在跟娃炸毛101次之后,我悟到了一个哲理

OK妈说:

今天早上出门上班前和OK道别,我突然发现,前两天还在庆幸自己终于脱离了“魔兽”的世界,但不舍的心情又很怂地涌了上来。

每个当妈的,似乎都深刻体会过放假前一天“归心似箭、想用一整个假期来陪娃”和放假最后一天“急速逃命、一秒都不想多逗留”的心情对照。

真的,陪伴孩子的每一天心情都是跌宕起伏的,也是充满感慨的。明明是充满着希望和温情想要开始美好的一天,但无奈娃手上的“剧本”太虐太挑衅,沮丧、暴躁的情绪随时被唤醒。如果碰到个“一点就着”、“能作易炸”的娃,这种人生体验就更加丰富了。

我的朋友Sasa说,在理智和本能之间暴走,几乎就是她的育儿主旋律。她动用了诸多方法,比如硬碰硬、冷战、软硬兼施、剑走偏锋......为了梳理出一套如何“治”娃的有效方案,她一边复盘一边作了记录,在记录完后却意外发现自己被“治疗”了。

文:Sasa

在我们家,一天的亲子情感波动图是这样的:

代表着我炸毛时间很恒定,从不例外。

三个情绪波峰点分别是:起床、晚饭、睡觉。(当然,这些是峰值,其它的小波动就暂且略过了。)

1

硬碰硬,到底谁先“知趣”?

还有一周才开学,我早早地就开始担心,又要重启每天早晨送去幼儿园前的鸡飞狗跳。

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间,尤其是最开始的阶段,每天早晨的日子艰难到怀疑人生。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早晨你睁开双眼,阳光照在一个熟睡的胖嘟嘟小脸上,这种宁静的光景让你想起一句歌词“每天醒来,你和阳光都在,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于是,你觉得幸福无比,母爱泛滥。正忍不住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却没想她——脸皱成抹布,嘴巴一咧,发出刺耳的蛮叫声,像刚捞上来的鲫鱼一样,烦躁地在床上到处打挺,抗议你打搅了她的美梦

你试图拍一拍抱一抱她,却被她挥舞的胳膊打到眼眶。痛痛痛!

毕竟是一天的开始,我选择继续好言相劝,哄她起床:

今天可以穿红色纱裙哦

老师说中午学校吃大餐

起床就奖励一颗糖

放学有惊喜带给你

她勉强答应穿衣,却还是各种不配合,衣服刚穿一只袖子又倒下去,袜子好不容易套进又被她踢掉在地

忍,不管怎么样,也要忍到衣服穿完。这时候的我已经做不到好言好语哄着她了,板着脸左拉右扯地把她衣服套好。

好不容易穿好拉去洗漱,她又开始了:洗脸水凉了一点她要炸,抹面霜把头发弄乱要炸,连上完厕所内裤塞屁股都要冲我炸……

就这样,在耳边一声又一声刺耳的蛮叫中,时间一点点接近上学迟到点。

此刻,我忙碌的手没有停下,火却是蹭蹭蹭往上冒。

所有学过的“正面管教”“亲子沟通”云云,还没来得及从脑子里倍速闪过,就被点着化成一缕青烟……只变成一句低吼:“我的耐心已经用光了,麻烦你快点!”

是的,我熟知所有耐心沟通安抚的方法。但在这样一个像打仗一样的早晨,我只想让她自己快点知趣,把蛮脾气收起来,抓紧背上书包走人。

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我的火想收也收不住了,各种威逼的话脱口而出:

没有时间了,再闹就不要吃早饭,饿着肚子去;

要不要现在打电话给你们班主任,你跟她说今天要迟到;

我要上班去了,你再不抓紧出门,就一个人在家呆着吧!

这下该知趣了吧?不存在的。

她更加变本加厉地作妖:不肯吃饭、打翻餐碗、像烂泥一样躺在地上打转……怎么能对着干怎么来。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了了。她拼命大叫,我就跟她对着叫。她一边哭一边喊“不许你学我”,我就大声回答她“凭什么,我乐意”。

现在想想……自己也是被气到神经搭错了。

等到好不容易把她“赶”出门,内心真是百般滋味交叠:一边捡着她扔在地上的枕头,一边想到一早上找我10个茬,气到上头;想想觉得委屈,自己这么早起照顾她也不容易,凭啥被她这样甩臭脸。

等坐下来喝口水冷静一点,又好像能理解她了,毕竟起床气这事儿,她自己也难以控制;再想起她出门时哭哭啼啼,又动了恻隐之心,觉得有些内疚……

2

冷战?谁认真谁就输了

虽然每天,我们都有腻腻歪歪“比谁更爱对方”的肉麻时刻,但有时小屁孩突然的“绝情”真的让人很受伤。

尤其是每天的另外两个炸毛波峰点:晚饭+睡觉前。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你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帮她做好晚饭,喊她过来吃饭。她充耳不闻,沉迷于在房间玩乐高。

你过去温柔地跟她说:“宝贝,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鸡翅哦。”

她却甩开你的手:“我不要吃,我要玩!”

你试图帮她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收起来,不小心碰到了她正在搭的一个小零件,她却因为你这一个动作爆炸了:“你把我搭好的全搞毁啦!”

接着,她一边哭一边拳打脚踢,把气全撒到你头上:“都怪你啦!都怪你!我拼不起来啦!!!哇!哇!!哇!!!”

诸位,告诉我,换你你能忍吗?

反正被莫名其妙砸下一场冰雹的我,没接住。甩掉围裙,转头离开,心里只有一句没有说出口的:老娘!不!干!啦!

气鼓鼓地坐到饭桌前,跟爸爸说:“真是养了只白眼狼,给她做饭还被一顿凶。不管她了,爱吃不吃,以后我都不要给她做饭了。”

我还跟爸爸发誓,今天都不会再主动理她。就算被说“玻璃心”,也要顶住这口气。

本来我想的是,她顶多能扛5分钟。结果,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翅膀硬了”,人家一直到我吃完饭都没有出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这样,伤心的我一个人躺在沙发上,想到刚才那一幕。仿佛提前快进到了十多年后:被青春期的她嫌弃,两人再无共同语言,渐行渐远……顿生悲凉之感。

5分钟、10分钟、半小时过去了,听见她跟爸爸聊天,又听见锅碗乒乓的声音,想必是饭已经吃完了,唯独不见她来找我说话。

时间越久,越觉得下不来台。我心里打定主意,今天不道歉我也不理她。

又过了半小时,她终于走到我旁边,拿着玩具在我眼前转来转去,只是不说话也不看我。

看她扭扭捏捏的样子,气漏了一半。还只是个不到1米的小毛孩,跟她冷战,难道还指望她来哄吗?

想想自己自讨没趣,也不是长久之计,只好主动给个台阶,问她:“你在玩什么?”

她一看我破功了,笨拙地把自己搭好的乐高搬到我旁边,说:“看我给你搭的咖啡厅,这是我在旁边卖甜点。”

那一刻,真是哭笑不得。原来她钻研半天,就是为了给我搭一个完美的咖啡屋。

冷战这条路,我算是就此放弃了。一来伤感情,二来缴械投降的只能是自己。

说起来,我还得谢谢人家,治好了我的“玻璃心”。

3

斗智斗勇中,我悟出了人生哲理

再后来,炸毛的次数多了,我也渐渐掌握了这个年纪的小孩发脾气的原因,时不时就跟爸爸一起复盘一下,默默在心里记了个“小本本”。

大半年下来,发现小屁孩的心里也就那么点小九九。有了心理准备,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大规模爆炸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次她去朋友家,玩到很晚要离开的时候,突然死活不肯走,赖在地上开始哭闹。我迅速在脑海里各种搜索、观察、猜测、迅速进行各种原因的排列组合……

最后排查出三个可能的原因:没有午睡闹觉、舍不得走、觊觎朋友的一个小玩具

于是我跟她说:“你是不是不舍得跟好朋友分开?我有一个办法,你可以跟小U商量交换一个玩具做今晚的纪念,明天再交换过来。不过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哦。”

后来她如愿以偿交换了玩具,老老实实回家。

也有时候实在找不到原因,只能靠运气剑走偏锋,灵机一动化解一下。

就在不久前,她跟闺蜜一起聚餐,三个人在桌子下面学猴子又钻又爬,大人们聊得正嗨完全没管。突然就听见桌子吵成一片,我低下头一看,她正憋红了脸,蓄势待发。

果然,紧接着就是一声“暴吼”响彻餐厅

赶紧把她从桌子底下拉出来。已经轻车熟路的我,多少也掌握了一些“避雷技巧”了。这时候不管是询问发生了什么,还是批评她,都无疑是火上浇油。

眼看另外两个小女孩也气鼓鼓,马上就要哭的样子。我赶紧装模作样地问她:“哇!你是在假装上表演课,给我们表演生气的样子吗?好生动哦!”

另外两位妈妈也立马交换了一下眼神,当场神助攻,对她们的表演课表示“好奇”。

后来场面就变成三个娃完全忘了刚才因为什么生气,争相演起了各种表情。

就这样,依旧猜不到每天起床她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周末的小闺蜜聚会,也是时不时就来点“开撕”小插曲。

就这样,处理“炸毛”事件越多,我反而有了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既然无法避免,不如当成生活的调味品。

有时候我们还会就此开开玩笑,比如在一个无比和谐的早上夸一夸她:“你今天早上好棒哦!”她很自然地就接了一句:“对啊,都没有炸毛呢!”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哪里是我“治”她,压根就是她在“治”我。

看看现在的我,脾气当真是“好”了不少,虽然做不到时刻温柔,至少也没那么容易被点燃了。

有时候,她乖巧的时间一长,会偷偷窃喜:“这就变懂事了?”接着,她又会重新来一轮,用“惊吓”冲淡你的“惊喜”,提醒你不要期望过高。

只好提醒自己:“不要急,不要急,大概再过几年,一切就都好了。”

有一天,我跟她在一家港式茶餐厅愉快地吃着车仔面,画面温馨祥和。

这时候一位大概7岁的女孩进来要买鱼蛋,刚点上单,后面就跟着一位火急火燎的妈妈,焦急地要拉她走:“来不及吃啦,打的车要来了。”

女孩甩开妈妈的手,岿然不动,坚持要买。

那位妈妈一边接电话,一边反反复复说:“我们家楼下也有的,车子马上就到啦,喂喂,司机师傅我们就来了哦。你不要这时候跟我任性啦,快点走!”

一个涨红了脸生气地钉在店里要买,一个手忙脚乱接着电话要把女儿拉走……全程围观了这一幕的我跟女儿,对了对眼。

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里想到了什么,反正那一刻,我似乎瞬间开窍,放下了某个不切实际的期待,悟出了一句哲理——原来不管娃到几岁,淡定,就是每个妈妈最终的归宿。

OK妈最后说:

虽然sasa花了很多笔墨在记录场面的失控上,但我从中看到最核心的却是,一个妈妈在处理亲子矛盾时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不忘寻找问题根源、继而去努力解决的大智慧。

这几天刚过完长假问她感觉怎么样,因为她家没有老人帮忙一切靠自己,原以为她会精疲力竭,没想她却说:“挺奇怪,这次寒假相处得很好,女儿情绪管理能力突飞猛进。”

这一方面源于她的被“治疗”,一方面也因为在假期里足够的陪伴让女儿处于“情感电量满格”的状态。

Sasa说,最近他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就是在孩子心中,都天然有一颗‘爱’的电池,电量满格和电量不足,决定了他的脾气大小。当孩子从“天使”切换到“恶魔”,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提醒。”

这一点有趣也很有用,下一篇我们详细展开讲

标签: 玩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