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今年上半年,最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时候才能开学”。
虽然这个问题被反复问了至少5个月,但是随着家长、学生和老师对超长假期态度的变化,语气是截然不同的。
2月:什么时候开学?(期待继续延期)
4月:什么时候开学…(感觉家庭气氛有点异常)
6月:什么时候开学!(再不开学,家庭关系就破裂了!)
谁都没想到,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假期,居然由于时间过长,而成了家庭关系的一面“照妖镜”。
更没想到的是,老师、学生、家长这三个平时“谁看谁都别扭”的群体,这会儿居然站到了统一战线上。
在所有期待开学的学生中,心情最急切的,显然是大学生。
因为大学生开学流动量大,距离跨度远。
光是这两项,就决定了他们是开学最晚,熬得最苦的那一拨人。
大学生们眼巴巴地看着毕业班开学了,中学开学了,小学开学了。
就连幼儿园都开学了,他们的大学母校都还跟忘了还有他这个人存在似的,没声音没图像。
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没少安慰这些快隔了代的学弟学妹们。
因为即便是开学了,大学也是妥妥地要封校的。
作为经历过2003年高中封校的我,太清楚封校的滋味比“放假”还难受了。
但是,当时已经“闲置”到处于崩溃边缘的大学生们,显然是听不进去的。
就好像只要开学了,就能逃离家庭的束缚,迎接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似的。
可是现在开学了就好了?
显然不是。
这两天在后台,那些曾经追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开学的大学生读者们,又开始问我什么时候才能不封校了。
这可以理解。
因为他们如今的生活,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大学“封”了,大学生“疯”了。
“非必要不外出”。
这是几乎所有高校封闭管理的统一要求。
虽然这看起来好像“可斟酌”的空间比较大,但实际上这只是种委婉的说法。
真把它“翻译”过来就是:没有一位学生可以出门。
有的学校说得更绝:任何同学不得使用任何方式出校,一经发现,记过以上处分。
出不了门,在学校里倒是也可以有些娱乐活动。
但是学校终归是学校,你要是敞开了造作的话,终归是不太合适。
完全不如去校外“造作”来得痛快。
所以空间上的枷锁看似解开了,但是心理上的枷锁,依然无解。
所以这才刚过一个月,很多异地同学之间的聊天,就已经从“来打游戏啊”,变成了“你们学校什么时候解封”。
刚开始,还有同学想“反抗”一下。
不让短期出门,那就请个两三天的“长假”不就行了?
但是,作为几十年前把这一套玩得烂熟的大学老师,早就给你堵上了后路。
封校期间,三五天的短假一律不批。
真想请假的话,至少一个月起步。
想想学分没修满的自己,再想想自己一翘课就点名的老师,这种假,你敢请?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服”的。
他们罗列了一大套“不得不出门”的请假理由。
比如预约了驾照考试,CPA、ACCA、雅思等校外辅导班要上课,身份证丢了回家补办(可以出去两次,第一次出去补,第二次出去拿)…
但是老师显然不是吃素的。
驾照预约了他让你取消,课外辅导班不能上可以退费,至于身份证,丢不丢的跟你在校学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要说这段时间真能出得了门的,恐怕只有那些“豁得出”朋友的同学了。
因为他们的请假理由是:闺蜜/兄弟生病了,去见最后一面。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能跟校外朋友见面的地方,只有在校门的铁栅栏那里。
看着就跟探监似的…
出不了门,只能在学校里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
但是就这三点一线,也能因为吃不上饭而闹心得不行。
要是在平时,不想吃食堂了还可以点外卖。
但是封校期间,到校门外拿外卖实在是太麻烦。
有的宿舍离校门口,足足能有一两公里,所以只能去食堂吃。
但是大伙都到食堂去吃饭了你才发现,人多得根本就跟春运似的。
能不能吃上饭,甚至成了一件得“看运气”的事。
封校的生活是枯燥的,但是封得住学生的人,却封不住学生的心。
这段时间各大视频网站上,都多出了一个群体:大学生。
有录沙雕视频的,有在操场上跳广场舞的,有才艺展示的,有自编情景剧的…
为了安抚躁动不安的情绪,不少同学都开发出了自己的新技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可能是沙雕点)。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一个问题。
大学封校,不让学生外出的做法,我是赞同的。
因为我早就大学毕业十好几年了,封不着我。
但是目前看到的情况是,学校只封学生,不封老师和其他教职工。
这好像意义不是太大吧…
小心谨慎当然是应该的,毕竟二三月份的那种日子,谁也不想再过一次。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也可以“酌情”调整下策略。
面对遥遥无期的封校,更需要科学、人性化的心理安抚办法。
或许这样,才能让大伙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封校,和封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