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米是否想要穿越回我们年轻的时光?

前几天,我和大儿子杰米、儿媳慧婷一起进电影院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临离开家之前,慧婷递给我一包纸巾,说有备无患。电影结束后,慧婷泪流满面,而我这包纸巾在口袋里原封不动。

看了这部影片,我并没有马上想穿越到我母亲年轻的时代,而是在想,现在已经成年的孩子,怎样理解我们这一代对他们的教育?他们是否想了解我们的以往?

我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每天安排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天天看着他们成长,多少有些感悟和经验。加上二米成长的环境比较特殊,不是单一的中式环境,也不是单一的西式环境,而是中西合璧的环境,所以有好几年,我常写一些有关孩子们成长的文章。

但是这几年不怎么写有关教育的文章了。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教育专家,也从来没有专门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从理论上讲不出所以然。所以自从杰米成家立业之后,我基本上封笔了。

这篇短文也是五年前写的,其中讲到“第三种文化”,我想还是有一点现实意义。我觉得,无论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有一点恐怕是共通的:身心要健康、知道要感恩。如同贾晓玲所感悟的。

--------------------------

像我们这种中西合璧的家庭,孩子们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是双重的,也是中西合璧的。

首先是每天使用的口头语言。在家里,爸爸说英语,很少说汉语;妈妈说汉语,很少说英语。这就形成了中英双语环境,他们能够自如地在这两种语言中,如同手动车换挡一般,不停地切换。在学校里,汤米中学所有课程都是英语教学,只有语文课,用汉语教学;孩子们之间以及孩子们和老师之间,也都是在随时随地的“换挡”之中。杰米在中学的最后两年也是同样,只是上了北大,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说中文了。

其次是每天学习的内容。汤米在学校学习的是IB(国际文凭)的预备科目MYP课程。除了语文课用中文书之外,其他的课全部英文读本。回到家,所看的影视节目和书籍大都是英文的。当然,杰米在大学里除了一门课程由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教授用英语教授之外,其他课程均为中文。

最后就是思维和行为方式。杰米和汤米都已经习惯了站在中西两种文化的背景之上,来谈论问题。比如杰米在接受杂志《菁》的采访时,就外国人学习汉语议题,谈论自己的看法,他说:“中文用字块,英文用字母,中文给人一种排列有序的规则感,比如成语。英文给人一种流畅无阻的不规则感,因此描述事物时更加生动。中文更讲韵味,更讲究寓意,英文更讲究美感和浪漫。两种语言和彼此的文人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大有不同了。”

在中国待时间长了,回英国探亲,有的时候不适应那儿的习惯了。孩子们在叔伯家里,盛饭的先后,不像在中国家里,先小再大,如果有老人,先老、再小,最后再大。在英国,他们是女士优先,然后大人从老到小,最后才轮到孩子。这样我们家小哥俩就“抗议”了。还有吃饭“咋吧 ”嘴,特别是吃面条,少不了发出响声;在英国亲戚家吃饭时,要保持英式风范就很困难了。自然,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有的东西也“看不惯”了,比如问年龄、打听像收入等隐私的问题。

其实,与我们这种有着“第三种文化”背景的孩子类似的,还有两种比较典型:其一,父母亲均为西方人,孩子出生或是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其二,父母均为中国人,孩子出生在国外,并在国外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这些孩子有着双语和生活环境的优势,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适应能力一定会很强。但是我认为,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中国人要落叶归根,他们的根在哪儿?也许我这是杞人忧天,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地球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