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 德拉克罗瓦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生命在平凡之中真实,在真实之中绽放,然而许多人连这样平凡的机会也没有。婴儿的一声啼哭是每个母亲最期盼的声音,这是新生的喜悦,这是生命的魅力,这是传承,是未来,是希望!郑萌珠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特殊群体希望的新生。
不拘世俗,渴盼"新生"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这是一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时刻,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了,她的出生寄予了中国无数父母的厚望。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母亲郑桂珍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夫妻俩为女儿取名为郑萌珠,"萌"意为萌芽,是新生的意思;"珠"是明珠,表示女儿是夫妻俩求来的宝贝,是掌上明珠,同时也是感谢郑萌珠的缔造者张丽珠。
郑萌珠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农村人,为人老实,同大部分中国父亲一般寡言少语。母亲是一名村镇的小学老师,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却被不孕不育困扰了多年。
夫妻俩前前后后看了许多医院,却都没有成效。一拖再拖,转眼,郑桂珍已经年近40,这个年纪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高龄产妇了。郑桂珍非常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是一个个医生看过去,夫妻俩的心里只剩下绝望。
30多年前,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并不完善。许多人对试管婴儿并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乍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不靠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体外受孕更是觉得荒诞无比。但这对农村的夫妻却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们实在是太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了,母亲郑桂珍其实也没有想到真的能够能够成功。他们看过无数的医生,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心中那点希望也早已被磨灭殆尽,夫妻俩不过是抱着最后再试一把的想法来到了北京第三临床医学院,当真的听到婴儿啼哭的一刹那,郑桂珍喜极而泣。
两人为了这一天准备了二十多年,这对朴实的农村父母不顾世俗偏见,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家的幸福圆满。看到健康的宝宝,两人向张丽珠教授连连道谢,平时沉默的庄稼汉也不禁红了眼。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他的绵延不绝,他的不断传承,一生为二,二生为四,每一个襁褓中安睡的婴儿,不仅是独立的生命体,也是这自然对人类最美好的馈赠。
力排众议,谱写生命华章
相比于自然分娩,试管婴儿的培育更为艰难,每一步都对医疗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30多年前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也因此,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无与伦比的奇迹,值得世人敬畏与尊重。
那么就不得不提一提首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张丽珠教授了。张丽珠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知识教育。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辗转来到圣约翰大学学医,曾经先后在美国和英国留学,这些经历给了张丽珠夯实的医学基础。
1978年英国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时,张丽珠就意识到我国和国外医疗科技水平的差距。学成回国之后,张丽珠曾经先后在上海、北京工作。当她第一次提出要研究试管婴儿时,许多人表示并不理解。中国的人口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还要再研究试管婴儿呢?这不是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截然相反吗?然而张丽珠没有理会这些质疑与流言蜚语,力排众议,坚持开展了这项研究。
当时,张丽珠教授在北京第三临床医学院工作。妇产科门口,一位妇女悲痛的哭声吸引了她的注意,哭声中包含了绝望、委屈等复杂的情绪,委婉询问之后,张丽珠了解到原来是因为不孕不育。世界上,有类似困扰的女性并不是极少数,国外医疗科技相对发达,已经开始试行试管婴儿,而国内还没有这项技术。
张丽珠和她的团队开始了不断的实验,尽管不被理解,但张丽珠知道,如果这项研究能成功,将会为许多想做母亲而有困难的女性带来福音。在这种心态的督促之下,张丽珠和她的团队仅仅用了十年,就成功追上了世界科技水平。
首例试管婴儿现状
承载着许多人目光的郑萌珠顺利诞生,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一大进步,也将为中国所有不能怀孕的母亲带来希望。尽管郑萌珠出生之后的各项比例显示正常,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担心她是否能够平安长大,那么郑萌珠与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小时候,常常有许多媒体关注郑萌珠,拿着相机拍她,她也并不在意。活泼爱笑的她经常和采访人员开玩笑,有人拍她时,她也视若无睹,自己一个人蹦蹦跳跳,跑来跑去玩得很开心。
郑萌珠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她很少生病,性格活泼,无论是长相还是身体构造都没有缺陷,甚至她比一般儿童更健康。她非常感恩自己的父母与将自己创造的张丽珠教授,在大学毕业之后,她来到北京第三医院工作,用自己所学回报这个给予她生命的地方。
30多年过去了,郑萌珠不但健康安全地长大,并且于2019年4月15日上午8时34分,31岁的郑萌珠成功地生下了自己的孩子。看着小小的婴儿逐渐长大,成人,又开始繁衍后代,生命仿佛成了一个循环。这也更加证实郑萌珠与普通人无二。
养儿方知父母恩,生下孩子的郑萌珠更加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也因而更加感激给自己生命的父母。生命是一个多么飘渺又厚重的词语,从胚胎中孕育,带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寄托,十月怀胎,只为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敬畏生命,不再是一个形而上的词语,它寄托在先进的医疗技术上,寄托在研究团队日夜奋斗的笔记上,寄托在婴儿出生那一刻父母喜悦的泪花中。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小小的婴孩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生长,从他睁眼的那一刻,从他啼哭的那一刻,他就具备了这个世界上最震撼的力量——生命力。我们应当对造就生命的科学团队致以崇高的敬意,更应当对被赋予的生命怀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