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深夜爆哭:正确看待孩子的人生,是多少父母学不会的证明题……

01

孩子一生平庸,你能接受吗?

知乎上有个提问,近期突然登顶热搜:

为人父母,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庸」吗?

提问下面有一个两年前的高赞回答:

我们并不是那种可以给孩子顶端资源的父母,因为我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我们心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心幸福地过完这一生。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着眼前这个没事就睁着大眼睛瞅着你的小家伙,每一对父母心里都是说不完的宠溺。

过几天他可以在床上追逐着你四处乱爬,你会惊讶于孩子学习能力超强。

“我家孩子真棒,都会追着妈妈要抱抱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在哭闹的间隙,偶尔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爸爸妈妈”,作为父母,你们唯恐世界不知道,孩子会叫人了。

“我家孩子说话说得这么早,未来一定是个小天才。”

孩子上小学了,偶尔贪玩,作业完成度不高,成绩也差强人意。在同龄的小朋友对比下,你家孩子的“天才光环”好像消失了。

“你这么聪明,稍微学一学就会有很好的成绩的,你怎么不听话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读中学了,每天是做不完的功课,回到家里还带给你仿佛永远也放不下的争吵。

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无法和你有效沟通,关上房门的同时,孩子也掩上了心门。

“小时候那么聪明听话的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呢?那么完美的孩子,现在不是把自己毁了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考后,发挥一般的孩子进了一所普通二本,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让你在乡邻之间抬不起头。

“孩子你可怎么办啊?你从小那么机灵,你怎么能辜负我们的期望,你这样子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培养啊?”

……

一个你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你对他抱有无限的期待,接受不了他有一丝一毫的不完美和平庸。

在你心目中,你的孩子是一定要成为人上人的,他不可以平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是试问,身为父母的你们,又何尝不是满怀着你们父母的期待降世的呢?

能够抱有期待,也要接受平庸。

02

我的孩子,只要他健康就行

再次提及《你好,李焕英》,是因为它除了是一部催泪大片,更多的还是有一些为人父母的教育理念在其中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贾晓玲从小到大都没让母亲省心过,母亲永远都是学校的常客,成绩不好还贪玩,她就这样度过了人生的前18年。

高考后,为了让母亲高兴一次,贾晓玲不惜买假证,一纸鲜红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就是自己能够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谁曾想,自己扛着风险,弄虚作假出来的一张假证,及不上母亲同事一句轻飘飘的“我女儿,在国外学导演的,月薪八万”。

在贾晓玲看来,母亲接受了自己前半段人生的平庸,那一张录取通知书是自己给母亲证明“你女儿不平庸”的最有力的证明。

可当贾晓玲穿越回过去,她忙着帮母亲牵线搭桥介绍对象,买电视、打排球实现母亲20岁的愿望的时候,李焕英一句:“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要她健康快乐就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贾晓玲哭得涕泗横流。

原来,李焕英从未对贾晓玲有过高的期望,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就够了。

当我们再回想到李焕英载着贾晓玲回家前,被发现做假证的贾晓玲一脸的唯唯诺诺,本以为母亲会生气失望,可母亲只是淡淡的一句:我女儿肯定会有出息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春节档的一匹黑马,有一小部分原因是,贾玲让李焕英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心里最理想的母亲。

一个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戳着你脑门骂你不学好、一个没有对孩子抱有各种不现实期望的母亲。

之前接触过很多有心理困惑的朋友,大部分压力来自于工作生活,还有一部分,他们的父母就是压力本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爱我们吗?这是一个不需质疑的问题,就是因为爱,才会难以接受你如此平庸的现在。

鞭策是一剂驱使人奋斗的良药,可父母大多掌握不好用量,能暖三冬的良言,也变成了锥心的毒药。

03

人皆养子望聪明

苏东坡先生有一首七言绝句《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虽有讽刺权贵的意味,却也藏着他为人父母对于孩子的寄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灾无难到公卿”,到底是无灾无难排在前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一种新兴行业的衍生就意味着有大把的机会等着人们去发现,去争取。

而所谓的平庸与否的界限也在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的改变中更迭。

抱着父母的期待,为人子女的你们只能一头扎进奋斗的人潮中,为了摆脱平庸的标签一步一步地向上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时代的竞争,也是我们个人的选择。可父母拒绝平庸的你,不该成为这一切的源动力。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父母也只是普通的父母,为什么要求子女做不平庸的子女?

老子说过:“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可世界上多数人面对的都是“子不如父”的,毕竟成功永远都是小概率事件

如今互联网上99%的焦虑都来自于求做人上人而不得,于是这一批父母既“逼疯”了自己,也“逼疯”了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以是座右铭,却绝对不能成为精神支柱。毕竟就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不是吗?

写在最后:

笔者不否认,父母对孩子抱有期待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寒门出贵子”也是万众期待的好结果。

可如果因为孩子平庸就无法接受,那属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平庸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长相一般般,学历一般般,工作一般般,收入一般般,过好自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生,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将要度过的人生。

这个社会不能只是阶级跃升,而没有阶级跌落。毕竟有升有落才最公平,才更符合人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