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巨婴宝妈依赖父母成瘾:警惕把孩子养出“成人幼稚病”

【1】

江苏淮安34岁的陈女士,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然而她内心却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房间里贴满了美少女战士、蜡笔小新等各种贴画。

陈女士不仅穿衣风格上幼稚,生活上更是特别依赖父母,让父母帮忙做饭洗衣,就像是照顾一个孩子一样,可是她自己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

医生表示,陈女士这种行为属于心理障碍,是“彼得·潘综合症”的一种,也是我们俗称的“ 成人幼稚病”。

我们都知道童话作品中的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但是现实生活中却真的有不想长大的人。

1966年,加拿大精神病学家埃里克·伯恩第一次提出心理成熟有困难群体的概念,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描述这一群体说:“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

患有“彼得·潘综合症”的成年人,大部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虽然年龄增加了,但是心理上依然留恋于父母的保护。

医生说针对这类患者,心理治疗远比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主要是父母和本人要给予自己一定的生活压力,不让他们逃避现实生活。

西班牙心理学家阿奇立诺勃拉伊诺·罗兰特,在他的专著《彼得·潘情结:拒绝离家的孩子》里认为,失败的教育模式才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的确如此,父母始终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习惯了父母全方位的保护,怎么可能长得出坚硬的翅膀展翅飞翔呢?

想要让孩子成长为健康的成年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要学会逐渐退出,并且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敢于面对未来的人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成人幼稚病”有多可怕?

“不怕不怕不怕,没事没事不怕。”你能想象这句话是一个50多岁的妈妈,抱着怀中痛哭的30多岁的儿子说出来的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20年的12月28日,辽宁沈阳的街头上,这名男子开车经过斑马线时,没有减速撞伤了一名外卖小哥,地上一片狼藉,而外卖小哥伤势严重。

男子随即打电话喊来了妈妈,然后就躲在妈妈的怀里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一幕像不像一个3岁的孩子在向妈妈寻求安慰?

妈妈不仅一句责怪的话没有,反而紧紧抱着儿子,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不仅犯错误还承担不了一点责任。

这些患有“成年幼稚病”的成年人,空有成年人的外表,却没有成年人该有的担当,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帮他们扛起了所有。

就像之前有一个31岁的男子陈某,因为伪造驾照被警方查获,第二天陈某在父母的陪同下,到交警大队接受调查处理。

在得知陈某被除以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天时,陈某的父母激动地质问:“你们太过分 了!他还是个孩子,他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得那么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父母兜不起自己长不大的孩子犯下的错误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把责任推卸给外人和社会,而不会反思自己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治疗师丹·凯利博士在他的《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 中发现,很多男孩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扰,拒绝长大、拒绝承担责任。

其实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要警惕的是,千万不要把孩子养成“巨婴”,不仅孩子没有办法自立,造成严重后果父母后悔都来不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父母如何做,才能未雨绸缪?

研究表明,“成人幼稚病”大多数发源于青春期,基本特征有:缺乏责任感、焦虑、孤独 和性别角色冲突。

父母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支持,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撑,导致这些孩子拒绝进入成人世界,只想永远享受来自父母的关爱。

当父母意识到不能把孩子养出“成人幼稚病”的重要性之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英国小说家毛姆说,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很多父母爱孩子爱到不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总是事无巨细地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扛起来,剥夺了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权利。

从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开始,再到整理书桌床铺的练习,逐渐让孩子在自理的基础上,懂得应该自己承担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勇于承担。

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教会孩子该道歉就道歉,该弥补就弥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负责,将来才不会只想往父母怀里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是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德国诗人歌德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当孩子的人生一点压力都没有的时候,必然是没有动力去成长的,父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现状,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家10周岁的儿子,前一阵学习有些松懈,我问他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他说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告诉他想要实现梦想,那么必须要刻苦努力才可以。

父母多引导孩子展望美好的未来,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长大以后的人生更顺遂,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学会独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是父母逐渐舍得放手。

彼得·潘之所以能永远长不大,就是因为他身边有温迪,她缺乏正确的自我认同,把安全感和自我价值建立在彼得·潘对自己的依赖上。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长不大,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他们贪恋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期待永远把孩子包裹在自己的怀中,享受为人父母的满足感。

所以父母要转变想法,要明确孩子将来是要独自飞翔的,并且随着孩子长大,逐渐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不再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

这种分离的痛苦是暂时的,父母要用理智战胜情感,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孩子好,不然父母跟孩子之间越来越难分离,双方的痛苦也会加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是让孩子学会长大。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这句歌词唱出了“成人幼稚病”患者的内心独白,他们拒绝的不只是长大,更是不敢面对长大后的自己。

詹姆斯·巴里在《彼得·潘与温迪》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

现实世界中的孩子,并不能成为彼得·潘,从年龄上终究是要长大成人,而与年龄相匹配的是,父母需要协助孩子在心理上同步长大。

大家都知道,演员黄磊有一个已经14周岁的大女儿多多,之前因为多多染发、扎耳洞等曾引发网络热议,大家都批评黄磊夫妻俩过于骄纵多多了。

其实,黄磊曾说过:“我从未把她当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黄磊夫妻的观念和做法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协助孩子学会长大,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负责养育孩子长大,引领孩子心理成长,才能够让孩子成长为健全的成年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