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和手机管理问题备受关注。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吕玉刚表示,关于作业的管理,首先要控制好总量,其次要提高作业质量,老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更强调了学校不能给家长增加负担,家长也不能给学生留过多的额外作业。(2月23日 澎湃新闻)
其实,关于中小学生教育中学生的“减负”问题一直都被大众所关注,也已有很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2020年11月,太原市教育部门曾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点赞转发各类信息。当时消息一出,引起公众热议。很明显,该规定直接回应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和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理应受到公众叫好和欢迎,但实则看法不一,有的甚至持反对态度。家长既面临一定的负担,又不愿完全“放手”,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减负”问题屡禁不止,也确实势在必行。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首先,减负要理性。仅靠一味地“严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确实累,但也更想参与和掌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是为了避免老师为了减轻自己工作负担而让家长批改作业的情况,确实需要明令禁止。如果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为了更好的教育,则不能简单“一刀切”。
其次,学生和家长重负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现象,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社会生态。不仅需要从学校和教育部门入手,更需要整个社会去促进形成一个更好的教育氛围,减轻对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最后,回归到问题本身,加强家校合作教育才是实现真正减负的关键。一个学生的成长是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所以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发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更好发展。因此,增强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家长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一起更好地配合,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文/李志姣(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