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开学在即,一个敏感词“假期综合征”总是躲不过。
晚上不睡觉,白天醒不了……
假期快结束,作业还没写完……
不想开学……
想想这些现象背后,有多少是手机惹的祸。
其中,有多少孩子是沉溺于手机而荒废了学习和生活?
又有多少孩子是手机中毒患者,玩手机成瘾,连睡着也迟迟不肯放下手机……
很明显,这都与隐藏“杀手”——手机脱不开关系,
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导火索”。
眼看着孩子们仅剩一周就要开学,面对学校全面禁止使用手机的政策,家长们也是心急如焚。
莫非,“手机大战”还要延续到开学?今天,请跟着小编走进议事厅、圆桌派和聊天室,一起去寻找对策吧。
议事厅——政策回放
电话手表也收纳其中
京版手机管理规定“大纲”升级版出炉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学生无节制使用手机弊端频现,对学习、身体、心理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引起各界关注。学生校内到底能不能用手机?手机在校内应该怎么管理?是否要一刀切,全部禁止?教育部给出了大方向。
北京市教委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和学校提出“北京版”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要求,各区各校要加强条件保障,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明确手机保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避免手机丢失或损坏。
为首都制定区级和校级中小学手机管理列出“大纲”,先来看看具体要求吧。
具体要求:
1
各区和学校要将手机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因地因校制宜研制切实可行的校内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各区要制定工作方案,学校要形成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2
注重疏堵结合。各区和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合理适度使用各类智能电子设备,提升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自觉形成对管理措施的认同。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
各区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做好面向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加强对学生在家庭中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学校实际设立方便、及时的家校联络渠道,便于家长联系学校,保证家校应急联络。
4
本市要加强条件保障。各区和学校要加强落实《通知》各项要求的条件保障,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明确手机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避免手机丢失或损坏。
5
各区要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将学校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加强工作检查,建立通报整改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与此前部分学校实行的手机管理办法相比,此次将要出台的“新规”可谓是“升级版”。小学生“电话手表”也要纳入管理,更细致、更“接地气”的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将参与“新规”制定。一系列的操作体现了各个学校狠抓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决心,也为学生们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提供了强大助力。
圆桌派——校园围观
调查显示: 学生手机使用的时长
对成绩高低有一定影响
“在现阶段校园手机的使用确实有它的好处,比如:方便联系沟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化的学习提升效率等等。”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德育副校长王洪梁分析道:“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正常的校园生活带来的种种不好的影响,比如:‘情急之下’的学生会在考试检测中拿出手机翻找答案;家庭作业中会时常闪现学生利用某搜题软件查找的原封不动的答案;老师上课或者课间有时也会发现有学生在‘埋头苦读’;放学后离开校门的学生匆匆拿出手机;还有家长反馈中深夜里潜心玩手机的学生……种种的现象总是让我们老师焦头烂额。”
关于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造成的影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曾对在校13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采访,并针对“手机使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度探究。结合学生平日及双休日使用手机的时间情况,然后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手机使用时间进行比对后发现,日常使用手机低于2小时的学生学习成绩均为前50%。“这表明,手机使用的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成负相关的关系。”
此外,问卷还统计了学生日常使用手机时间与期望使用手机时间的情况。结果表明,全班约74.2%的学生希望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能少于实际使用的时间。“学生们希望得到约束,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够。”
同样,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王瑞克老师称:“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视力下降,也会免不了在手机的品牌、型号、价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助长学生攀比心态。手机游戏很容易让学生沉溺于其中,荒废学业。”
用思维导图式“生活计划表”
三方协议为孩子戒掉手机“瘾”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老师透露,学校此前在学生的手机管理上已有一些政策措施,但不同年级班级有不同的规矩。如普教班相对严格,学生手机带到学校后要求锁到自己的衣帽柜或者班级统一的手机存放柜里;但AP班有时上课要用到手机,所以会做灵活处理。
“新学期也要根据实际做出调整,我们会邀请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希望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共同遵守的公约”,该老师介绍说。
在小学中,佩戴电话手表的学生越来越多。据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教师透露,电话手表同样属于学校手机管理对象,要求学生尽量不佩戴电话手表入校,如带入校园,必须交由老师来管理。“面对低年级学生,我们和家长会进行沟通,放学由家长统一来接,几乎没有孩子将电话手表带进学校的。高年级有学生往往自行回家,会带手机或电话手表,但会由班主任统一管理”。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采取“疏堵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具备更强的辨别力和自制力。新学期一些措施将继续推行且升级实施。学校组织年级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落实学校手机管理办法,强化实施手机使用公约,实施民主监督,学生、家长、班主任签订手机使用“三方协议”。同时,学校将组织开展手机自律的年级辩论比赛,由学生和家长担任正反方,最后签订双方互相认可的公约,制定相应的自我监控评价表。
甲方(班主任):按照学校手机使用协议及年级的相关规定,凡是需要带手机到校的同学需要家长配合管理,首先家长提出带手机到校的申请,班主任审核;然后学生到校进班后自觉关机并将手机放进收纳盒指定的位置,未经老师允许,上学期间不得私自使用手机;最后放学后由手机管理员统一发放手机,需要学生妥善管理,在校园内不能玩游戏。如有违反按照下面的规定处理:
具体规定
1、 第一次以各种理由没有上交手机,在上学期间玩手机,一经发现,班主任没收,通知家长到班主任处领走手机,暂停带手机到校一个星期。
2、学生恢复带手机到校后,如果再次违反,班主任将手机放到年级组,年级组统一保管到学期末由家长到年级组领取手机,自没收之日起学生不得携带手机到校。
3、如果学生第三次违反手机使用规定,手机没收交年级组封存,直到期末考试结束,由家长领取。
乙方(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年级的手机使用协议,如有违反,按照上述规定处理。
丙方(家长):配合学校年级加强对学生手机的管理,服从上述手机管理协议,如果学生违反,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签字有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丙方签字: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借助“手机自律盒”,在定制的盒子里,每个格子都写着自己的名字,学生到校后自主放到盒中。开学后的两周里,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检查,两周后带手机的同学轮流负责管理手机。
与此同时,心理教师给学生们编写个性化的“生活计划表”,生活计划表整合周历、项目及用时、制定人、监督人、最重要的六件事、我选的名言、力争做到的事、奖励等元素,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近期、远期的目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同时制定不同分任务单,将目标“可视化”“具象化”,实施“手机戒瘾”办法。
另外,学校党委副书记、德育副校长陈雪芬希望通过家庭系统辅导,引导家长和孩子都做出改变。如家长常会陷入指责误区,“你没完没了地玩手机,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写作业?”她建议家长减少指责和唠叨,换一种沟通方式:温柔的坚持,用“我句式”与孩子沟通,基本结构是:“我感到…因为…,我希望…”。例如:“我觉得有点担心,因为你回到家已经一个小时了,一直在玩手机,昨天你的作业就写到很晚,我希望你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聊天室——家校互通
手机管理如同一场博弈,使用起来有利有弊,快快听听家长、老师们怎么说?
我为学生建立成长护照
王洪梁(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德育副校长):
面对这些,我们采取老师批评、禁止学生在校内将手机开机、学校纪律上处分等手段多面夹击,但是管理效果不明显。于是,积极探索以家校协作方式寻求解决办法。
首先,制定手机班级使用公约,让学生充分认识手机功能,唤起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意识,通过制定手机班级使用公约,达成使用规范共识,由学校学生组织学生会对班级公约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学校手机使用公约,并在值周过程中对学生在校期间手机使用进行监督。
考虑到学生自制能力有限的特点,手机使用过程中还注重突出家校共育,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护照、家校联系本、每日上交手机统计等方式,监督学生每日手机使用时间,并借助小组管理、组内互评、班级内总评等形式形成全程监督机制,让学生对手机使用由“他律”变成“自律”。
我和手机有个约定
王瑞克(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结合学生对手机的需求,我曾在班级实施了相应的措施”我和手机有个约定“。平时,带手机的同学在进班上课前将手机关机,锁到自己的学生柜里。上课期间全程不碰手机,直至放学。执行措施一个月后,我在私下里问了几个孩子的感受,他们说:“挺好的,上课手机不在身边,不用惦记,专心多了。”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配合,家长也是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主力军。放学后,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摆弄手机。
其次,家长可以寻找手机娱乐的“替代品”,充实孩子的生活:如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寻找契机鼓励孩子。还可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读书、跑步、打球、下棋、弹琴、游泳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不至于沉溺手机游戏。
最后,需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提前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例如写作业过程中,应将手机放在客厅一类的公共区域,以便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规则制定尽量的具体细化,孩子认可后要严格遵照执行,家长负责提醒。
我们家长用手机也要约法三章
学生家长马青翠:
家长在家使用手机会影响对孩子的关注,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因此,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孩子需要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弹琴、做作业、看书等),或者家庭、单位有一些紧急的事情非要马上处理时,才会去使用手机,否则就不去触碰手机,让孩子觉得手机只是个通讯工具。
孩子耳濡目染,在家里几乎不使用手机,只是用于在特殊情况下与家长、同学进行沟通,她已经养成了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因此,要想防止孩子滥用手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关注孩子。
我要求孩子不能擅自安装社交软件
学生家长仇海春:
为方便联系,我家孩子小学阶段一直使用一部老年机,功能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有几个特别简单的小游戏。上了中学以后,更换智能手机的同时,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微信不能装(是在家里的PAD上装的,使用要通过家长同意);手机使用的套餐本身没有流量,只能用WIFI;手机里面装了QQ可以与家长联系。
但实施过程中也有些防不胜防的漏洞;有时解难题容易依赖网络走捷径;网络交友我们难以控制;有时需要更换带流量的套餐或者手机需要更新等。显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如何能让它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少,还需要在正确使用手机和滥用手机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最后,管理好手机,还需一个自律小口诀:
多看文学名著,
少看娱乐新闻。
只玩益智游戏,
少玩暴力游戏。
多看教学视频,
少看电影电视。
多听英语广播,
少听流行音乐。
多聊学习问题,
不聊家长里短。
文字策划:张莹
编辑:张莹
美编:刘浩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