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带热老相册,一张张发黄照片背后有温情

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一张亲情牌,着实看哭了不少人。2月16日,湖北襄阳一位阿姨晒出一组年轻时的老照片,李焕英的身影出现在照片中。据悉,这位阿姨年轻时与李焕英在一个厂区实习,除了有两张合照外,她还保存着李焕英的独照。看到这些珍贵照片,不免让人联想起电影结尾的那句话:“记忆里的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可我忘了她也曾经是花季少女啊!”

翻阅老相册,一家人聚在一起,沏一壶茶,品味记忆里的亲情。张张发黄的照片背后,是父母爱情、家庭亲情、胡同邻里情……如此温馨的场面,成为了新春一景。

背后记忆 父母爱情

“难忘那件131块钱的湖水绿上衣”

小陈和父母同住,一家三口都是上班族,春节七天假是难得的“家庭日”。大年初五,他和爸妈一起看了《你好,李焕英》,回家路上就念叨着“想看看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刚进家门便拉着父母,翻开了尘封多年的家庭相册。

那是一本小陈父母结婚时置办的相册,已有30年。白色的布面封皮已经发黄发旧,塑料质地的照片夹变得很脆,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折断。“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漂亮、苗条,我第一眼就相中了!”父亲沏了杯茉莉花茶,将思绪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咱年轻时候,要能像现在一样照相方便,非得多拍点。”母亲说着,翻开了相册。

“等等,我看看这张……”父母同时关注的,是一张二人合影,拍摄于1990年11月,地点是北京前门。照片上,父亲左手轻轻搭在母亲肩膀上,母亲则烫着大波浪,身穿一件湖水绿色的上衣。“还记得这衣服多少钱吗?”面对母亲的问题,父亲没有丝毫犹豫,“131块钱,王府井百货大楼买的。”母亲满意地点点头。小陈有些惊讶,一件一百多块钱的衣服,为何记到现在?

母亲手拿相片娓娓道来。“这是我俩订婚后的第一次约会,你爸送我的第一件礼物。”父亲接过母亲的话茬:“别看131块钱现在不算什么,这在30多年前,可不便宜。”父亲笑着说,他看到母亲特喜欢这件衣服,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当时在木箱加工厂上班,一个月才120块钱,这件衣服花了一个多月工资,当然记得清。“我还记着,当年在前门楼子前面还有收费拍照的,只是花了多少钱已经记不清喽。”母亲说完,一家三口哄堂大笑。

“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从看你的眼神、与你相处的细节,都能看出来。”“甭管什么年代,平平淡淡的幸福都是很宝贵的。”“其实幸福很简单,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手中捧着微微泛黄的老照片,小陈的父母在新年伊始,给还未成家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背后记忆 胡同邻里情

“乐全胡同的邻居值得我记一辈子”

家住东城区东四五条的郝洪乐今年67岁,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一点儿也不落伍。春节期间看到网上不少人都在晒老照片,便也翻了翻自家相册,当见到那张黑白照时,瞬间有些泪目。照片上,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穿着朴素,微笑着靠墙站立,鞋上还沾着点泥土,“这是我在乐全胡同拍的。”郝洪乐说,虽然现在那条胡同已经不在了,但那儿的邻里情一直记在心里。

“1961年,我家从鸭子庙胡同搬到了乐全胡同14号院,这个院子的主人,我们都叫他王先生。”郝洪乐说,王先生早年间曾经留学德国学习建筑,所以14号院颇有东西合璧的味道,环绕东、北、南的廊子,有10根罗马柱造型的大柱子,跨院被王先生命名为培德园,园内有培德书屋、假山石,“都是我童年的回忆”。

搬进14号院的第一个春节,郝洪乐一家受邀去王家看电视,“当时电视机太罕见了,虽然我们都想看,但母亲怕孩子们不懂事,便谢绝了。”没想到,第二年过年时,王家人又来请,母亲拗不过,便让8岁的郝洪乐作为代表前往,“他们把最好的位置让给我坐,还把点心、糖果推到我面前请我品尝,我从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当天,电视里放的是《大闹天宫》,可由于内心很忐忑,郝洪乐根本没记住什么情节。此后,两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近,无话不谈。

“我记得,王先生一家搬走时,我还大哭了一场,感觉失去了一家好邻居。”买下王家房子的是孙老师夫妇,家境同样不错,没想到搬来没多久,家里就招了贼,拿走不少东西。为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孙老师找到郝洪乐的母亲,“一直听邻里讲,郝家信得过,以后我家再出远门,我就把钥匙放您这屋,您受累帮我照看一下。”母亲没犹豫,应了下来。

在郝洪乐的记忆里,孙老师一家也是好邻居,“一家人都很爽快,有次我家遇到困难,他们二话没说直接把存折拿了出来,意思是想用多少自己取,不用打招呼。”郝洪乐感慨道,“那时候的邻里关系,真令人怀念!”

背后记忆 家庭亲情

“妈妈陪我上台比自己演出紧张”

“照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才上幼儿园,学弹琵琶有段时间了。”说起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老照片,北京姑娘孙书同毫不犹豫选择了第一次“登台”的演出照。照片里,满身红装的小姑娘把琵琶放在椅子上,给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演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努力做出怀抱琵琶的动作,却明显有点抱不住。

“你看,我的两手手指都缠了胶布,琵琶上也贴了胶布,这样既能保护手,又能提醒我该弹哪儿,就是妈妈的特殊关照了。”孙书同说,为了那次演出,妈妈特意剪了十几个胶布条儿贴在琵琶上,并且亲自给女儿缠上“指甲”。

3岁多的小姑娘还没有琵琶高,为了让她顺利完成演出,母亲全程扶着琵琶一头,维持平稳。孙书同记得,那是妈妈为数不多的紧张时刻。

“她比我紧张,手都有点颤,可是我完成得挺好。”孙书同说,妈妈是专业琵琶独奏演员,自打记事起,家里的琵琶声就没断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幼小的她拨弄丝弦,母亲随口问道:“你想不想学,想学妈妈教你。”“想!”

“我太小了,只能用儿童琵琶,但即便这么小号也有十来斤重,每天练完我的膝盖都特别疼,手指上也有老茧。”

“坐不住呀,尤其是天热的时候,看着小朋友都在楼下玩,我就不想练了。”孙书同说,那时候家里没有空调,一边练琴一边出汗,不一会身上就湿透了。看着女儿如此“难受”,严厉的母亲打来一桶凉水,每隔半个小时就擦一遍沙发上的竹凉席。“那感觉别提多舒服了,坐上去浑身都凉快,也就不觉得苦了。”每到此时,孙书同都会拿着凉毛巾给妈妈擦汗,母亲只是微微一笑:“妈不热。”

中学时期拿下琵琶十级,区级奖状挂满墙。尽管最终没有像母亲一样成为专业演员,学习琵琶的“幼功”让孙书同养成了肯于钻研、不怕吃苦的性格。

如今,曾经的小姑娘已经成为一名专业建筑师,参与了大量核心区街的提升、老街改造项目。尽管工作十分辛苦,孙书同每天回到家,都能看到爸妈的笑脸,一家三口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我的愿望就是能一直陪着爸爸妈妈,我们三个人永远快快乐乐。”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陈强 张骜

编辑:孟紫薇

流程编辑:郭丹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