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弃美国国籍12年,从清华校长到身家15亿:我从不把钱看眼里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其立世根本为大道义和大情怀。他们"舍小我成就大我,弃小家为大家",以"不为浮华遮望眼,愿做蛟龙护乾坤"的胸襟,行走于天地之间,让人不禁心生敬佩!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明星科学家",他是生物学界的"权威大佬",他的徒弟有颜宁、万蕊雪、白蕊、柴继杰和闫创业等,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

他就是施一公!

"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曾"一肩挑三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挂职)。

此人非一般人,虽非神人,却更甚"神人"!

高知家庭出"一公"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郭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父母都是50年代的大学生。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而爷爷在30年代时,就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

施一公从小就是在一个文化高知家庭里长大,父母对其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父亲,更是成为人生道路里的一面旗帜,时刻挺立在他的心里。

2岁时候,施一公跟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一家四口生活在简陋的牛棚里,四面露风,颤颤巍巍。

小时候的记忆里,晚上睡觉时候,抬头就是满天的星星,远处草垛里,有萤火虫成片闪烁,知了藏在密林里,"吱吱吱"地叫着。入夏的夜晚,施一公躺在凉床上,母亲拿着把摇扇,轻轻为他拂去碎念的蚊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尽管生活清苦,可还是孩子的他,只感到田间地头里的简单快乐。

上小学时候,施一公因为自己的名字被同学取笑过。那个年代里大多给孩子取名"建国"、"敬东"等,叫出口就像叫自家兄弟一样顺溜。而施一公的名字,同学们总觉得叫着别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父亲在他未出生之前,就已将名字筹谋好了,也寄托着自己对儿子的祈愿。"一公"有"一心为公"之意。

施一公后来说:父亲赋予我这个名字的寓意,在我一生中的很多重要关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亲在村里,是一位口碑极好的人。他心肠子热,村里哪家有个什么事情,他总是第一时间出面帮忙,从不计较得失。他还是村里的高中老师,教物理和数学,对待学生严厉慈祥、耐心负责,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位老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日子虽过得紧巴巴,但是父亲从来不抱怨、不怨愤,总是乐呵呵地面对生活。家里的破衣衫,他缝缝补补倒像新款式,牛棚屋子简陋,他三五根粗木竟也焕然一新。

他对施一公的教育从未松懈过,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带着儿子观察大自然,发现身边微妙的小变化,引领孩子去探寻真相,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父亲成为施一公一生中最敬仰的人,而他生长的这片土地,更让他爱得深切!

"裸奔"回国

施一公从小比较懂事,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驻马店上完初一之后,他转学到河南省实验中学,并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及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

此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国内名校,纷纷向施一公伸出橄榄枝,为其提供保送机会。最终,施一公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80年代的大学生,简直就是"稀有物种",而考入清华大学的大学生,那就是"全村之希望",一下成为轰动全村的"香饽饽"!入校之后,施一公仅凭个人喜好,选择了非常冷门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年的本科学习,他的专业成绩年年第一,远远领先于其他同学之上。最终还提前一年就拿到了毕业证,成为清华大学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1989年施一公从清华毕业,以"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非得走出国门闯一闯"为雄心壮志,揣着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刚开始,他拿着几百元块钱工资,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身处异国他乡,"外来汉"总会遭到冷眼和嘲讽。施一公全然不顾外界打击,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对自己说:"我不能给父老乡亲丢脸",以此激励自己往前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凭这股子韧劲,加上天生聪敏,施一公的科研成果上每每突破新高,让外国人另眼相看,更是赞口不绝!美国多所名校纷纷聘请施一公任职教授。

1997年,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的他,就被美国常春藤八大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2003年,年仅36岁的他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后来更是成为最年轻的讲席教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给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他拥有最高的研究基金,最大的实验室环境,最高级别的教授职称,一家四口住着500平米的独栋别墅,生活舒适安逸、优渥无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8年,他突然做出一个决定,放弃美国国籍,打算带着老婆孩子打道回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系主任,坚持挽留施一公,甚至有教授不解地说:"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当施一公拿出自己工资的十分之一,也就是80万,捐给汶川地震受难群众之时,美国方面放弃挽留施一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97岁的爷爷,接到孙子电话时,立马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你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早该回来了,赶快回来吧"!

清华执教10年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从条件上讲,如果只从科研角度出发的话,我确实没有必要回清华。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改变我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就是希望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脑子里能有一个大我"。施一公如是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施一公带着凌云壮志回国了,刚一进清华园,戎装未脱就马不停蹄组建一支最强"战队",投入科学研究之中。

施一公玩命一样搞科研,每天睡眠只有4个小时,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甚至过春节都会待在实验室里。

施一公原来对咖啡敏感,喝完后会心跳加速,所以在美国时从不喝咖啡。回国后为了提神,他开始喝咖啡,最初喝半杯,后来喝一杯,最后喝到三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如此,他对自己还是不满意:"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力不从心,无论是科研、教学,总感觉做得不够好。哪怕再忙,也要保证50%的时间做科研"。

因为也算是个名人,所以有很多的邀请活动,为了保证做实验的时间,他推掉了90%以上的邀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自己的学生,更是亲力亲为,手把手的教学。他每天和学生在实验室里泡三四个小时,一起讨论方法、设计方案,一起做实验。每周即使再忙,都会雷打不动地和学生开一次组会。

不仅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受物质主义的冲击太厉害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

他从来不把钱看在眼里,他觉得如果一个人把钱当成生活的全部,当成最重要的奋斗目标,那就全完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3年,施一公当选中科院院士;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在清华执教10年,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潜心做研究,不在乎名利与钱财,一心带领学生们攻克生物学界的一座又一座大山。

他手上带的几十位博士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继续从事科学研究,还有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在他回国之初,清华大学生物专业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只发表过一篇文献。从2009年至今,他所带领的清华学生,在《细胞》《自然》《科学》世界三大顶级刊物(简称CNS)上,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多项重大突破。

堪称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4年3月,施一公凭借"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他荣获瑞典皇家学院颁发的爱明诺夫奖,这是该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第一次颁给中国科学家。

至此,他带领清华人,短短10年,在生命科学领域,走向了世界前列!

初心不变

2018年,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他联合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等国际顶尖的"科学将才",七人联合创办"西湖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所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性质的研究型大学。施一公等人志在改变弥补中国教育之短板,创办以博士、研究生为起点,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校。

他们希望多年之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更多地出现在世界科学的顶尖席位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努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施一公曾说:"10个诺贝尔奖换不了我心中一个西湖大学,我要将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果我的做法,能让国家往前走一步,再走一大步。整个国家前进了,我们所有人的目标和价值就达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第一任校长的职务,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全心全力、鞠躬尽瘁!

另一方面,施一公作为联合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诺诚健华医药公司,于2020年3月,在港交所宣布上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家致力于研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癌、胃癌、胆管癌等。现在已有9种候选药物,准备量产进入市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预估施一公家族身家已达15亿港元,其妻子赵仁滨博士也是该公司主要股东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3岁的施一公,正以其最大的毅力和努力,为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正如他所说:"关注科学,关注创新,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把中国带入下一个伟大的腾飞时代,让更多中国人的名字留在科学史上"。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