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大街的名字正在侵蚀新一代的孩子,重名率暴涨背后暗藏惊人事实

梓涵、子涵、紫涵

瑞轩、睿璇、蕊璇

以诺、一诺、艺娜

以上名字大家平时一定见过。

这些孩子们的名字,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是诗意满满,朗朗上口的。无一不寄托着父母们的美好祝愿和寓意。

但是,学校里的老师们却一直都很犯难:往往叫一个人的名字,好几个人站起来。

同名也就算了,加上不同的姓氏不就区分开了吗?可惜,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里的姓氏也凑在了一起,最终就只能出现“喊一个,起来三五个”的奇葩现象。

无奈的老师,只能以最基本的办法来做最根本的区分:将同姓同名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分编在不同的组别里,叫的时候,就以“第X组X梓涵”的方式,把人和名对上号。

事情看起来很滑稽,但却实打实的存在并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好在老师们会想办法,最终解决了问题,但如果以后家长给宝贝们起名儿的时候,仍然一窝蜂地用同样的字词,那么这个问题,将不再只是班级、社会人名乱炖同音的问题,而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趋同”问题了。

心理趋同性

心理趋同性是指人在潜意识当中,有一部分不受大脑控制,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生理趋向。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群体共存的大环境下,众人干什么,作为个体的你就会跟着干什么。例如,当大家都看向窗外的天空时,你就会好奇地去看看窗外发生了什么,而这一切行为,都是受潜意识里的影响而发生的。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10后的很多孩子,大多数人的名字都取的一样。

正如我们在前面举的例子那样,许多家长在给宝贝取名时,往往都想到了一块,在听到或见到的周围孩子的姓名中,去给自己孩子的姓名做参考。

而这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在经过点点滴滴的缓慢渗透之后,逐渐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感受,并在人们遇见相同情况时,充当了他们行为向导

这样的情况,不仅现在一再出现,过去也一直出现并存在过。

·建国初期

在给男性取名时,受当时国情与宣传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建国”“建军”“爱国”、“抗美”、“援朝”等名字。这些名字,不仅体现出了我国当时所处的社会时政形态,也表达了父辈们朴素的爱国之情。

话虽如此宏观,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者从更为深入的角度而言,这些名字因为带有政治化因素,而显得有些奇特以至于反人性。

之所以当时的人们意识不到,只不过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人们的意识形态单一,尚未认识到将家庭甚至后代与国家命运,以名字的方式链接起来,有什么特别。

只是单纯而炽热地认为:以国家的名义和期望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才是最炽热而真挚的情感,才正确——因为,当时人人如此,所以,我也不能例外。

·80、90年代

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逐渐摆脱单一文化意识形态,开始以多元化角度看待世界,认识自己。而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国人知识水平的提高,给孩子们的名字,也取得越来越好听。

这一时期的名字,虽然没有巨大的趋同性,但是有一个苗头却十分明显,那就是:个性化的影子,逐渐显示在人们的姓名之中,凸显时代特征,尤其是呈现政治意识形态特征的名字,开始逐渐消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天

都说10后的名字越来越烂大街,重名率高得惊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正如我们前文中所到的一样,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提升,人们对姓名的要求和个性化也越来越明显。

名字作为一个人的代称与符号,好听、上口、寓意吉祥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因此,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往往倾向于使用同一类字词,来表达相同的愿望情感。

正如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梓、璇、轩、睿、涵、诺等字的大量使用,正是某一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特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这一群体之所以会不约而同的选取相同字词来给孩子当名字,则是因为以下因素:

1. 此类家庭往往属于社会同等阶层

2. 父母文化水平不低,但文化层次单一

3. 受相同群体影响,行为和心理具有趋同性

虽然大部分重名孩子的父母,都受到心理趋同性影响,将孩子的名字取成了同样的字词,但还是有一部分父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喜欢在孩子的姓名上,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一再追求标新立异。

在这种求异求偏求声名的心理驱使之下,汉语中的生僻字,突然间爆红起来。往往一个班级30多个孩子中,就有20多个孩子的名字中包含生僻字。

生僻字成为名字,倒没什么不合适。但是在学校教育系统录入、工作单位表格填写这些日常小事上,却容易造成尴尬:电脑系统往往输不出来,导致录入错误或以其他谐音字代替。

事情小时,这不是大问题;但若涉及到个人隐私和重要事项比如考试、工作入职等问题时,却容易造成损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综合以上历史与现实情况而言,关于名字,我们总结出一些现象,那就是:仅在给娃起名这件小事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就存在以下几种趋向:

1.心理趋同性

易受社会影响,不知不觉跟风或反映时代诉求。

2.文化缺失

盲目追风,导致孩子的姓名,只空洞的借助字面字形,而未与家族家庭传承相结合。

3.过于标新立异

这种心理与商业社会环境的影响紧密相关,显示出过于追逐自我的心理。

【后记】

现象,往往是事件本质的表现。名字,只是一种替代符号。它首先指代的,是社会中的某个人,其次才是这个人背后的家庭、家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名字不能很好地传递个人信息,而囿于字面字形意义时,它的符号作用就会被打折扣。当名字一再与他人重复(同音同形)后,它最初所蕴含的深意,也将消失在同质化之中。

而这一效果,显然违背了父母们最初的愿望,可谓得不偿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Waddell, M. (2002). Inside liv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ality. London: Karnac.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