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一所高校
大有把学生们都修炼成“中华小当家”的节奏
因为
华东师范大学新增一门《家常菜》课程
这事在网络引发热议
看到这张图片,东东先抹了抹自己留下的口水……
据媒体报道该课程共18个课时,包括基础的烹饪理论知识和家常菜肴、面食、点心的烹饪实践等内容。
根据课程显示,其中包括青椒土豆丝、八宝辣酱、干烧大虾等菜。
据悉,这门课是学校试点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共开设两个教学班,人数均为20人,学分为1分。除了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占据了大多数的学识。
据悉华师大已经为此准备了一年,授课老师基本来自学校食堂和宿管,还有一位获得过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网红大厨”——“玉米炒葡萄”创始人刘玉红。
刘玉红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厨神”,不止是玉米炒葡萄,他的油条灌蛋、灌肠虾球、脆皮香蕉、番茄炖蛋、桂花山药等创新菜风靡华东师大校园,受到了师生的喜爱。
刘玉红告诉记者,这门课程能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不光学习成绩要好的,劳动成绩也要好。”
这门课程又是如何考核的呢?据华师大教务处处长助理苟健介绍道,课程考核的形式包括过程性评价、以及最后菜品的完成度。“炒出来的菜品,我们会供全校师生品鉴,试吃。”
这个光看课程大纲就让人馋涎欲滴的“做饭”课,引发了网络热议。
华东失饭大学(X) 华东吃饭大学()
此前,华东师范大学还因食堂被掀翻上了一次热搜,故被网友称为“华东失饭大学”。
网友评论:
不愧是咱华东吃饭大学
还有网友表示:
莫不是要立志洗白上次失饭的热搜
此外还有网友直呼:
没抢到!可以多来点名额吗?
来个种菜课呀
但也有网友表示疑问,在高校这样一个教育殿堂里,上烧菜的课程是否是浪费教育资源?
高校开设“烧菜”课,有必要吗?
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高殿堂之一,大学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映射着社会重要研究议题,同时也承担着指引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方向的责任。比起涉及国计民生的科研事业,“烧菜”似乎更像是一个家长里短的“小事情”。
但事实上,“小事情”和“大事业”似乎并不存在冲突。而在大学开设“烧菜”课这样的“小事情”也有其独到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亲身参加劳动,才能养成高尚的情操,才会变得敏感、温柔,才会热忱地对待周围事物。
不难发现,大学教“烧菜”,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种形式是一种探索,其本质是培养学生技能,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不止是华师大的烧菜课,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刀工学习课,上海建桥学院的务农课,甚至在一些幼儿园,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课程遍地开花,形式各样。
很显然,我们的生活不止是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那日常的烧菜洗碟;学习也不止是高端的芯片,同样也少不了平凡的柴米油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劳动与事业的内在联系。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烧饭课不只是教会技能,更注重学生通过劳动能“得到什么、懂得什么、创造什么”。
得到技能和快乐,懂得感恩和回馈,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这门课若是真能达成这样的目标,类似的“烧饭课”就值得一上。
对此你怎么看?
(反正东东是看饿了)
……
来源:东方网综合
部分文字作者:卞英豪
编辑:浩帆、安通
审稿:周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