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电影春节档最大的“黑马”,截止发文前,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你好,李焕英》总票房达44.94亿元,超过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4》,目前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四名!
起初没敢看,因为我泪点低,怕哭到停不下来,大过年的好不容易放松,不想哭了。
随着票房的一路飙升,贾玲作为导演+主演的成功,我还是忍不住去看了,因为我想要了解“李焕英”,想看看她到底是怎样一位母亲,又是如何帮助贾玲在一次次低谷、失败中,再次站起来,最终成功的?
贾玲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有她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但戏里戏外的李焕英让我看到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来自母亲的爱。
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教育没有爱,不过像是无根的植物,无魂的生命。
无论是让人好笑又好哭的电影,还是真实的故事,李焕英的教育观都值得学习。
01 爱是理解和包容
爱不是“为你好”,而是“对你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听话、做错事、屡教不改都是常有的事,不同的是,家长对待问题的方式。
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认为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打骂孩子,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亲手把亲子关系扯得粉碎。
而李焕英面对从小就调皮捣蛋,闯祸不断,学习倒数的贾晓玲,却始终能够做到理解和包容,她从来不说“为你好”,而是直接“对你好”。
普通小错误
电影中的贾晓玲,不止一次,从幼儿园放学,然后提着裤腿哭喊:“妈,我拉裤兜子了”。
不要说拉裤兜,就是频繁的尿裤子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
(1)你怎么回事?又尿裤子了,不长记性的吗!
(2)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笨到家了!
无疑,这样的做法不但伤孩子自尊,还会增加孩子“拉裤兜”的焦虑。
李焕英是怎么做的呢?在幼儿园门口,家长们哄笑的时候,她只是用手提包挡住了脸。
在家时,她则是边给贾晓玲清洗边说:“我女儿为什么总拉裤兜呢,那是因为咱年纪小,年纪小怎么还能跟哥哥姐姐一个班呢?那是因为我女儿最聪明了!”
无论是当众还是私下,李焕英都没有直接批评孩子,不仅帮孩子解除焦虑:“因为咱年龄小”,还保全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因为我女儿最聪明”。
当内心没有了负担,“拉裤兜”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这种没被责怪反被理解的宽容,是孩子感到自己被爱最大的底气来源。
你口口声声说爱,却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责骂、讽刺,孩子会感觉自己被爱吗?
有功也有过
电影开始有这样一个场景,贾晓玲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妈,我跑步得了第一名!
紧接着镜头投到她的裤子上,两条裤腿都破了。
这便暗示着,贾玲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从小就不让人省心,是个“皮”孩子。就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能让大人骄傲,却也总有许多不完美的“小缺陷”。
电影中虽然没有明确给出李焕英的回应台词,但桌子上摆满的多条缝着可爱动物补丁裤子的镜头说明了一切。
每一个图案都是李焕英专门学的,你能感受到,她是真的打心眼里“全盘接受着”女儿的一切。
我们总是忍不住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并提相应要求。
但,李焕英没有,她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爱她……
孩子就是“皮”,她想的根本不是如何通过训斥、说教、抱怨改变孩子“别去皮”,而是,既然你皮、废裤子,那好,我就给你准备好各种各样好看的补丁。
她真的做到了“爱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这一幕真的让我反思了很久,有多少人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行着伤孩子的行为?
跟李焕英相比,这样的爱,太狭隘了。
“天大的事”
长大后的贾晓玲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为了让妈妈高兴,所以伪造了“本科录取通知书”,想让妈妈高兴一回。没成想却在父母宴请亲朋一起庆祝时,被当场发现造假。
回去的路上,晓玲为伪造一事向妈妈道歉,说自己没出息。
寻常父母,可能早就发飙了:
(1)这么大的事你都敢骗我,真是翅膀硬了,管不了你了!
(2)正经本事没一个,歪主意一堆,如果把这点脑筋用到学习上,早考上了你!
而李焕英却说:“谁说你没出息了,你以后肯定有出息!”
说实话,我没想到在当时的环境下李焕英会这样回答,内心既感动又敬佩。
她是真正的理解孩子,认可孩子,也永远对孩子抱有希望。
在贾晓玲做错事的时候,李焕英的第一反应不是责备、埋怨,而是理解、包容,并在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之后,给予信任与鼓励。
她不会做不恰当的事,然后为自己开脱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而是从一开始,就只做“对你好”的事,这才是真正的爱。
爱是合理期待:功利的爱,不叫爱
戏中的催泪金句特别多,最让人动容的,莫过那句:“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有人说这句话,太佛系、太鸡汤了,理想、艺术作品呈现的都是美好的,而现实、实际生活却是赤裸裸的、残酷的。
又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只求孩子“健康快乐”呢?
其实“健康快乐”的背后,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代表着父母的豁达和包容,代表着不以“具体表现”为条件去给予爱。
在这个遍地是牛娃的年代,面对CC的种种表现不好,我也有恨铁不成钢忍不住向她施压的时候。
但我想到自己小时候,从小学1年级到6年级都考倒数,但从没被骂过,相反,每次考完CC姥爷都会说:“不错,这次没考倒数第一;不错,这次出了倒数前三。”。
他并不是放养派,相反他对教育格外重视,初高中都托人让我上最好的学校,但从未因为成绩不好表示过不满。
只是每次看完成绩,他总会语重心长地说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年龄小些的时候,我不懂,等我懂了那句话背后的期待时,我的成绩便开始一路走高了。
后来CC小姨上学,小学成绩也是倒数。(汗……我们这啥体质)
面对其他家人的担忧,CC姥爷说到:班上那么多人,总要有人考倒数第一。而且我们二丫头有很多别的优点啊,特别喜欢厨艺。
而最后,CC小姨也在自己喜欢的厨艺之路上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成绩。
现在成为了妈妈,我都忍不住惊讶,当初他们是怎么做到那么淡定的?
后来跟我妈取经,她说:“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永远看到孩子的优点,永远让孩子觉得被爱、被肯定。
除此之外,至多能做的,便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见世面、给孩子铺路,至于孩子要不要走、怎么走、走多远,父母其实没办法管,也管不了。”
TED的一个著名演讲中曾提到:
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逼着孩子全面发展,每个方面都要表现很好,只会让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甚至辍学。
如果你提着远高于孩子承受力的要求,他就不会快乐,他不快乐就会反抗,他反抗,亲子关系就会岌岌可危。爱不是安排、不是功利的,而是接纳、是纯粹的。
真正的爱,是合理的期待,是允许孩子在自己的跑道上。
戏外的李焕英,就是这样做的。
贾玲小时候贪玩,只有在看到《曲苑杂谈》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
别的孩子只是看个混合热闹,而她却跟着节目有模有样地模仿,吹小号、学鸟叫学得不亦乐乎。
和爸妈一起看春晚时,成了刘德华的粉丝,她就说:“妈妈,有一天,我也会这样红!”
妈妈并没有觉得她是在“吹牛皮、说大话”,是天方夜谭,而是,默默地支持着她。
李焕英尊重女儿的兴趣,允许贾玲去学表演,哪怕学艺术花费很高、前途不容乐观(毕竟能红的只是少数人),她也不怕,因为她没指望女儿会红,她只是因为贾玲喜欢。
李焕英的豁达通透,对孩子的理解、认可和无条件的接纳,让女儿学会了感恩,懂得去努力。
这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也是成功最坚实的基础。
父母的期待只有当孩子肯主动接纳,并愿意转化为自己的意愿时,她才会真的有所转变。
正是这份“只愿你健康快乐”的纯粹、不功利之爱,最终成就了贾玲,成就了她的演艺之路,成就了她今天的成功。
这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愿望”的平凡而伟大之处。
李焕英说对了:“你以后肯定有出息”!
她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因为一路被父母肯定和认可的孩子,最后都不会太差。
他们一路相信自己(哪怕成绩/表现不好)、一路有主见(哪怕旁人不认同),他们总能向阳而生,总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李焕英的许多教育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一个真正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真正爱孩子的好父母。
如此,电影才不算白看,眼泪也没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