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母女”的背后,是学霸成长的秘密,而学霸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
这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也是别人家的妈妈。女儿是妈妈的同事,都在一所医院上班,2013年女儿考研失败,2018年又失败,2019年再报考研究生,女儿不在状态,时间不到三个月就要考试了。
白妈妈决定,做个陪考妈妈,一起考研。
如此“坑娃”,效果明显,女儿说:“如果她考上了我没考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结果皆大欢喜,都考上了研。
怎么做到的?
庭爸看下来,总结几点:
1、妈妈爱读书,学习有动力
这位白妈妈,50岁的护士长,又是主任医师,工作有成绩但却想读书。
“我经常做梦回到校园,做梦想读书,我也喜欢读书。感谢女儿考研,成全了我的读书梦。”
说到底,自己还想再进一步,推动女儿的同时,自己也在圆梦,这就是动力。
2、时间是挤出来的,没有时间也要创造时间
医院工作三班倒,事情多,但母女俩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在作息表里,放在第一位的是工作,工作之外是学习。
只有时间聚焦,每天做好一件事,时间就会发挥巨大的效用。
上厕所等人聚会,别人刷短视频看新闻聊天,她们拿来学习背单词。
所以,作息表很重要,执行更重要。
自律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人。
像白妈妈这样的学霸父母,我们从过往的学霸中都能发现规律。
2018年江西高考文科第一名刘梦,高考成绩674分,远远超过一本线106分。
刘梦同学有一个学霸型妈妈,每天给女儿整理高考错题卷子,花上几个小时分类整理, 以致于朋友们都说,女儿考清华,你考北大吧!
这位妈妈用行动来支持女儿,母女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有的妈妈说,那离我太远了,孩子也太小,我有什么启发呢?
启发在于:
最好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陪伴他,做同样的事。
如果孩子害怕黑暗,你要挺起胸膛,带领孩子穿越黑暗;
如果孩子不喜欢写作文,你应该带她一起写作,一起进步。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小时候很喜欢问为什么以,她的父母都会耐心回答,如果不知道,他们也会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共同寻找正确答案。
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武亦姝,她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却是第二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
她的父亲,手机下午4点半就关机,专心陪伴孩子学习。
高度自律的父母,就会培养出更加自律的孩子,自律是一种习惯,而不应该是一种约束。
这些学霸父母,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
那么,学霸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青岛五十八中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王克伟说:
“孩子们的成长按照年龄可以大致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小学阶段是相对最需要家长做好榜样、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
小学阶段,父母的高质量陪伴和榜样,就是孩子未来成为学霸的重要保证。
从学习上来说,幼儿园阶段,孩子侧重于生活习惯与集体生活的适应,到了小学,则是学习习惯的建立和塑造主动学习的动力。
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此时孩子更多的是靠从小养成的习惯与能力,父母的作用,更多是一种辅导与支持。此时,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但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伴读角色。
又有妈妈说了,这些都太难了,我没时间。
要知道,时间投入在哪里,哪里就有结果。
如果你投入到家务里,你的家里一尘不染,那是你的成就;
如果你投入到工作里,你的工作会比不用心的人,更加突出更加有成绩;
所以,时间是有的,看你愿意怎么使用。
何况,妈妈不需要跟孩子一样努力,这是我们天然的优势,这里有“杠杆”效应。
正所谓父母改变百分之一,孩子改变百分之百。
孩子在学习,你可以只是陪在身边,拿本书读。
孩子作文没写好,你帮他找出问题来,要知道,找出问题远比写作本身来得更加容易。
但这些做法,都让孩子获得成长,你的态度就是加分项。但要注意,陪伴不是监督,而是一起做一件事,此时不要时时纠正其错误做法,而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做错要批评也要鼓励,做对要夸奖更要打气。
把时间投入孩子的教育,是不会吃亏的。
为人父母,与其拿着鞭子抽打孩子前进,不如带着孩子一起进步!
而这,正是学霸培养的秘密。
学霸之路,往往从父母陪伴与改变开始。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