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他背着母亲上大学,被誉为“贵州第一孝子”,如今他怎样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看成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人活在世,首先要学会感恩,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即使生活再艰辛,也不该让父母再去受苦受累,哪怕有再多的忧愁,也不要向父母抱怨,让他们徒增担心。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孝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久病床前无孝子”,面对常年卧病在床的父母,很多人的孝心都会被消磨殆尽,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留下终生遗憾。

可在贵州省的望谟县,有一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精神,堪称现代版的“二十四孝”,当地百姓称赞其为“贵州第一孝子”,他就是12年前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

刘秀祥出生于贵州省望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厄运似乎就开始降临到了这个悲惨的家庭。4岁的孩子正是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纪,可刘秀祥就经历了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的双重打击。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4岁开始,刘秀祥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相依为命,照顾母亲。然而命运的捉弄远没有停止,在刘秀祥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哥哥姐姐不堪忍受家中的穷苦,外出打工后一去不复返。

照顾母亲的重担,一下全部落到了11岁的刘秀祥身上。由于年纪太小,他无法外出打工,也没有能力种家里的田地,为了生活,他只能将家中的土地转租给了村里人,以此获得一些粮食,作为母亲和自己的口粮。

面对如此的困境,刘秀祥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在他幼小的心中坚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上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命运。

既要上学又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年幼的刘秀祥从没有过一天休息的时间。上学的日子,他会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和中午饭,安排好母亲之后再去学校。放学之后,又要急忙赶回家中,为母亲做晚饭。到了周末,他又会到村中帮人干活,或是去山上挖草药,以此赚些钱,购买家中的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

日子虽然过得辛苦,可刘秀祥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小学毕业时,他的成绩位列全县第三名。这个成绩本可以考上望谟县最好的初中,但刘秀祥根本拿不出到县城读书的费用,最后在老师的帮忙下,一家民办学校看中他学习成绩优异,决定免费录取他。

为了照顾母亲,2001年,刘秀祥带着母亲前往县城上初中。在很多人眼中,生病的母亲是刘秀祥的包袱,会拖累他学习,可刘秀祥却认为: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何况是生养自己的母亲,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抛下她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初到县城,刘秀祥没钱租房子,他就带着母亲在旁边的山坡上搭帐篷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要有空就会到县城打工,捡废品赚钱。凭借着永不放弃的恒心,刘秀祥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中。同样,在高中他还是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并最终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2008年,收到大学通知书的刘秀祥,开始利用暑假到处打工,赚取前往山东上大学的路费和学费。在这期间,他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背着母亲上大学。此事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刘秀祥多年带母求学的仁孝行为感动了全国无数人。

2008年9月,刘秀祥带着生病的母亲,一路北上来到了大学校园。很多听说了他事迹的人纷纷找到他,表示要帮助他给他捐款,但都被刘秀祥拒绝了。他说:“最艰难的时候我都挺过来了,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足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母亲了。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了大学之后,刘秀祥开始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他都用来勤工俭学,最多时曾一起打过5份工。赚来的钱除了维持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外,刘秀祥还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希望他们也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他拒绝了很多企业的邀请,带着母亲又回到了家乡望谟县,当了一名普通的老师。刘秀祥说:因为贫苦,在他的家乡很多孩子都没有读书的意识,年纪大一些就会出去打工。他之所以回来教书,就是要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状态,告诉孩子们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刘秀祥已经是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可他从没有放弃过改变家乡教育的理想,在这八年时间里,刘秀祥走遍了望谟县的每个村庄,通过家访让数十个孩子重回课堂,期间他还资助了1700多名贫困学生,并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素材进行演讲,以激励他们刻苦读书改变命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身寒门的刘秀祥,用一颗仁孝之心,诠释了“孝之心孝道”精神;用坚强刻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成功之后,他又回到家乡,帮助贫苦的学子,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