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行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所到之处的卫生间,即使是乡村小店,都是王府井APM的卫生水准;再看人流汹涌的大马路,还有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低下头地面都是很清洁,就像是前一分钟刚打扫过一样。有这样一个说法,穿着皮鞋在东京街头,一周也不需要擦皮鞋,因为日本真的很干净;之前上日语课时,日本人老师提高声量讲到: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容易生病,因为日本的环境过于清洁,对环境中病菌的抵抗力弱。听完我在心中暗暗翻了个白眼,这也太夸张了,把日本人说得像生活在真空里一样,后来了解了相关生物学知识,发现也有些许道理。
那日本人是如何保持这份清洁的呢?不仅服务人员,普通人也仿佛脑袋里植入了程序一样,处处保持干净。活了20几年,我依旧对勤洗手这件事有些抗拒,觉得并没有那么必要甚至偷懒,有时在日本餐厅看到饭桌上的湿毛巾,虽觉得多此一举但不得不入乡随俗。后来读到德国皮肤专家撰写的一本书,上面写道:人会在蛲虫的影响下无意识挠皮肤,这正是虫子借此从手进入你口中的大好机会!所以如厕后的每一次洗手都很重要。因为这件事,吓得我爱上了肥皂,就担心一个无意识的行为,正是虫子精心操纵的骗局。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讲到,如果需要一个人养成习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奖励一种是惩罚。“不洗手”这件事太过恐怖,让我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种类似“惩罚”的说法,对淘气的小孩子来说可能太过复杂,理解并不容易。有什么方式,是小朋友能够乐意接受的?让他们觉得“勤洗手”是一种自我奖励呢?
某天翻到《肥皂下洗手大作战》,封面上的肥皂手举泡泡腾云驾雾,让人直呼“可爱”。这是日本知名绘画作家出版的手绘本,上谷夫妇最为擅长将理科知识融入绘画中,给孩子传递有趣的知识。谁不喜欢二次元呢?90后就是在二次元动漫中长大的,卡通人物对小朋友总有着奇妙的亲和力,万物皆可萌。这本书里肥皂化身肥皂大侠,当小朋友的手上充满污渍,肥皂泡开启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污渍狡猾又顽固,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战斗力,肥皂侠煞费苦心,教导小朋友“小朋友把液体皂打成泡泡”它才会更有战斗力!故事只有短短数页,手绘却活泼有趣充满了吸引力,像是看过一场小电影,尤其适合4-5岁的小朋友翻阅。
最后还写道:如果小朋友把手洗干净了,还会有什么好事呢?消灭细菌不会弄脏玩具不容易生病,总是漂漂亮亮········小故事潜移默化中就帮小朋友树立了卫生意识,每次去卫生间,都是和肥皂侠并肩作战,想一想谁还会抗拒“讲卫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