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奇葩说》中,面对辩题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这弟弟妹妹时,谢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站在反方为我们解答了她自己对此的看法,由此也引发了不少网友们的热议。
初看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个1996年的那部纪录片《姐姐》,姐姐弟弟是龙凤胎,妈妈剖腹产前,父母认为女孩应该多照顾男孩,于是先让女孩出生。
于是这个小女孩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面对的就是:
“你是姐姐,你应该照顾弟弟”
“你是姐姐,你应该更懂事一点”
“你是姐姐啊 不是吗?”弟弟让姐姐陪他下象棋,姐姐不想下就挨骂……
时候每次听大人说“若要好,大让小”的时候,总是会反驳:为什么一定要大的让小的,小的做错了也要让着吗?
如出一辙的家长思路
两个小朋友相处,除了大的让小的,小的也要尊重大!
这部纪录片是真的窒息,龙凤胎的她被强行成为“姐姐”,因为可以照顾弟弟,姐姐那么懂事,弟弟简直就是作精,反过来家里人都在说姐姐闹腾,不听话。
小孩子的内心真的很敏感“你不喜欢我”“我道歉也是白搭,她不喜欢我”……
掩盖在亲情下的厌女情结,因为是“姐姐”,所以不需要被关注被体贴,所以时时刻刻被提点被批评。
“不会有人喜欢,无法与人共事”。果然家长的思路,或者说社会的思路始终出奇一致。
“对你和弟弟都一样”是重男轻女行径最可笑的找补,被戳破谎言就会说“供你吃喝还不满足”……
年龄压制是自然演变的,源于早期生产力不足时期对老年长者的抚养保护,以法律或者权威的形式保护老年利益,后来延伸至年龄。
再有就是宗法体系下,确保继承制稳定内部消除矛盾。
但是在生产力增长的今天,老有所依应该变成社会性问题,而个人权利义务的范畴应该是父母子女,当然从道德上倡导尊老爱幼没问题。
一碗水如何端平
之前看一个综艺,一位爸爸对女儿说在家照顾好妈妈哦,妈妈怀着小宝宝你要帮助妈妈。
看似没什么的一句话,里面育儿专家告诉父母不要这样,不要让孩子变成大人。
年龄大又不是大在一个数字上,而是在阅历、为人处事各个方面。
我认为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就没有必要一直教哥哥谦让,而是双方之间相互谦让。
如果年龄相差超过三岁,应该慢慢地和哥哥商量着来,重在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当哥哥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谦让,同时也应该教弟弟要尊重哥哥。
都是第一次当孩子,尽量一碗水端平,孩子以后和睦与否重在家长的态度。
年龄差小话的确可以不让,但年龄差很大的话,在合理的范围内应该谦让,并且要告诉他们,自己现在得到哥哥姐姐的关爱,以后要用同样的同理心,去关爱年纪更小的人。
“你是大的要让小的”这句话没有避免孩子打闹,但让老大即便自己没犯错也被指责的家庭里充满了委屈感。也让老大把要为家庭付出牺牲的观念,带到了整个人生里。
而这通通没有避免矛盾,却因为一个过度付出一个无畏索取的兄弟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如果哥哥姐姐自身愿意让着弟弟妹妹,家长可以及时表扬,但也要跟他们说明首先要爱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也要告诉弟弟妹妹明白哥哥姐姐照顾他们不是应该的,得感谢哥哥姐姐的让步与付出,“让”是相互的,互相理解与关爱,这样关系才能和谐吧。
兄道友,弟道恭
不过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老二还很小,有的老大自动会让着老二。
如果老二开始明白事理了,就得遇事看对错,而不是以年龄大小来决定。
就算有时希望老大退让,也不能说你是哥哥姐姐,一定要让弟弟妹妹。
反而要鼓励夸奖老大,还要对老二提出条件,让弟弟妹妹妹知道,老大是懂事的,不是平白无故白让你的。
所以并非是哥哥姐姐一定要让着弟弟妹妹,而是强者对弱势一方的宽容与礼让。
这跟公交车上提倡给老幼病残孕让座,过马路礼让行人,大人对小孩也不会太计较一样。
两个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态度上的公平,但是小的那个在力量、智力和语言上也需要哥哥姐姐的宽容和照顾。
“兄道友,弟道恭”,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年幼的尊敬年长的,就如同“尊老爱幼”一样,谁也没有要求必须怎样。
但是缺少了这些,不就少了很多人世间的美好吗?强调个体化不应该摒弃这些,更不应该对所谓的公平上纲上线,作为父母有义务教会孩子传承这些美好的东西。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谦让,在我看来,是因为爱或者礼仪,然后自觉地去做这样的动作,并不是强迫性质的。去引导孩子懂得谦让,但谦让这个动作不单单指发生在孩子之间,是任何人都适用。
结语
在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时,这本身对父母来说就是一种成长,而对于孩子们来讲,亦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机会。
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是一个教育问题。落点到最后,是一个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问题。
如果这么做的效果为负数或为零,那么家长们一切的效率手段,皆值得怀疑,只有这个效果为正数的时候,效率本身才具有了意义。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