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妈盒子
元宵佳节已经结束,不少返乡的人也纷纷踏上了新的工作生活,而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离别。
有人说家长的开工日就是孩子的“伤心日”,现在孩子们的假期刚临近尾声,而父母就要回去工作了,这对于不少留守儿童来说真是晴天霹雳。
很多家长都忍着泪水记录下了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别的一刻,这组送别图片,做父母的真是不忍细看,鼻子一酸泪水就落了下来。
这位爸爸准备开车回城,年幼的女儿站在车边,却不敢伸手去阻拦,只是看着爸爸嗷嗷大哭,而爸爸也忍不住走走停停,最后怕自己也哭成泪人,只好狠下心来一踩油门离开了。
这个小朋友本来正在玩耍,结果突然听到妈妈要走了,扒着车窗哭成了泪人,妈妈也忍不住痛哭起来,陪孩子玩了一会儿才悄悄离开。估计等孩子发现妈妈不见时,又得伤心成什么样,唉。
这也是一个不让妈妈走的男孩,他还不懂事,只知道拽着妈妈的头发和手,妈妈就走不了,任何家人来阻挠,他都只会尖声哭叫,最后妈妈只好无奈地抱着他哄起来,默默抹去眼角的泪水。
前段时间这对湖南母子也是火到了网上,孩子为了不让妈妈走,不惜撒泼打滚,硬拽着妈妈的衣服,妈妈虽然也很舍不得,可实在是被闹腾得没办法了,只好采用“暴力”挣脱的方式离开,衣服都不要了。
儿子看到自己百般挽留也无果,妈妈甚至为了离开连衣服都不要了,当场崩溃在地。再有万般无奈,也不应这样伤了孩子的心啊!
还有些孩子年龄稍大些,又或许这些离别的经历让他们比普通孩子更早熟。一个女孩在跟父亲道别时没有伸手挽留,只是站在原地,在父亲转身离去时却又忍不住带着哭腔嘱咐:“爸爸,早点回来啊!”父亲听了也难忍离别之痛,放下行李回来拥抱孩子。
这两天又火了一位送别父亲的小女孩,这个女孩眼看着也有十来岁了,爸爸离开时不哭不闹,非常懂事,在家门口发呆凝望着即将发动的汽车,背后的春联脱落掉在她脑袋上也没察觉。
爸爸看到她的神态,也明白了孩子的心思,降下窗子跟女儿道别,女孩见爸爸终于还是要离开了,有些僵硬地走过来,带着苦涩的笑容对爸爸说:“爸爸,你有空了回来看看。”
女儿的脸上虽然挂着些许笑容,却叫人看了比哭还难过,真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一幕幕,都是中国上百万留守儿童逢年过节的生活缩影,他们从小就饱受与父母分别之痛,这一段段撕心裂肺的经历成为了他们童年、青少年时期难以愈合的伤疤。
也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父母宁愿再苦再累,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了。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因为现实原因,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父母自己出去工作挣钱。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这种离别之痛呢?
每个留守儿童都是缺乏关爱的,即便他们的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对他们再好,属于父母这部分的爱永远有一个缺口,需要爸爸妈妈来温暖。
利用通讯科技,多跟孩子交流
现在早已不像以前,人人都有手机,大多数孩子也都会上网,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条件来跟孩子保持联系,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也要分享自己的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非常渴望能够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想要多了解父母的一点一滴,家长不能只是关心孩子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或者成绩怎么样,有没有朋友,更要把自己的生活点滴分享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强的参与感。
定期寄礼物
来自父母的礼物,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很大的安慰,现在物流很发达,寄一份包裹也不会特别昂贵,定期给孩子寄送礼物,或者学习生活的奖励,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
可以把孩子接到城里来照顾一阵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城里一起生活,不仅是让孩子跟父母有一次亲密的交流与接触,更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和生活,如果只让孩子眼巴巴在家里盼着父母回来,或许有些孩子会产生对父母的不理解,亲子关系越来越生疏隔阂。
盒子寄语
要是有条件,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呢?家长离开孩子,外出务工,其实也是为了让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当假期结束,开工日来临时,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
留守儿童跟普通孩子相比,总是更早懂事一些,懂事得让人心疼。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即便是孩子大哭大闹,也不要不耐烦或者苛责孩子不懂事,更不要采取不告知孩子就“悄悄离开”的方式,否则会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心理阴影。
今日互动话题:你有过被迫离开孩子的辛酸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