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婴之母”林巧稚:终生未婚未生子,大爱60载,曾接生袁隆平

“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的啼哭声正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

我国妇产科泰斗、著名妇产专家,被誉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曾在产房度过无数个生日,而她却将婴儿的降临当作自己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作为协和医院的权威,林巧稚接生过数位名人,其中包括林徽因之子、冰心之子等等。

恐怕连林巧稚自己都没有想到,她那双天使之手中曾经接生过的5万余名婴孩中,还有一名男婴,后来成为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家,世界水稻杂家之父袁隆平。

接生过无数婴孩,为无数家庭带来生育福音的林巧稚,本人却终身未嫁未生育,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骄傲且荣耀的医学事业。

谁说女子不如男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基督教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林良英曾在新加坡读书,林巧稚的人生得益于父亲开明的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林巧稚没有像姐姐一样裹小脚,而是踏着一双大脚,同很多男孩子一样,走进了新式学堂。

在当年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仍然盛行的时代,林巧稚的父亲可谓称得上伟大和智慧。正是得益于父亲的培养,林巧稚自小与父亲学习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培养了自强独立的自由人格。

林巧稚高中毕业后,并没有像当时很多姑娘一样匆匆嫁人,她有更高的理想,她要继续读书,而且是报考需要连读8年的协和医学院。林巧稚的这个决定遭到了一些家人的反对,认为女孩子的大好青春都会被这8年贻误。但是,父亲和哥哥却十分支持她的决定,并为她凑上了前往上海考学的路费。

就这样,林巧稚踏上了考学之路。考试时,正值7月酷暑,位于上海的协和医学院考场上,考生们正在挥汗作答,林巧稚更是全情投入在最擅长的英语考试中。突然,一位美国老师招呼她,林巧稚用流利的英语回答,我还没有答完。随后,老师把她请出考场,原来有一位女考生中暑,监考的男老师不便施救,无奈只能请同为女考生的林巧稚帮忙。

林巧稚没有推辞,仅用了10来分钟就将中暑的女学生安置妥当,只可惜返回考场的她,已经来不及把试卷答完。最有把握的英语科目,反而成为了她的遗憾,考完试回到厦门,林巧稚闷闷不乐。然而,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她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25位被录取的佼佼者之一。

据说,当时监考老师特意写了表扬信,称赞她无私救人的品行和流利的英语表达。也许,这成为了她被录取的重要推动力。又或者,尽管没有答完试卷,她的成绩就已经名列前茅。总之,林巧稚的人生从这一刻开始,注定走向不平凡。

谁说女子不如男?年纪轻轻的林巧稚,就已经表现出过人才智和品行,从容冷静、处事沉着,眼界开阔、格局深远,即便是在如今,这样的姑娘也依然值得尊重。

不仅如此,在协和医学院读书期间,林巧稚更是刻苦用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1921年入学到1929年毕业,8年磨砺和沉淀,林巧稚凭借出色成绩荣获毕业生最高荣誉“文海奖”。

要知道,协和医学院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正式入学前要读3年预科,预科期间需要完成1800余小时的6门课程学习,每门课程要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不及格留级,两门就开除。可见,林巧稚是多么出色和优秀,才能获得每一届只评选一个的“文海奖”。

优秀的学习成绩不仅源于她深厚的学习功底和天资聪颖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她秉承毫无松懈、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这也更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重要素质。

“妇产科需要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毕业后,林巧稚并没有像师长期待得那样选择前途光鲜的外科、外科,她毅然选择了冷门妇科。

5岁时,林巧稚母亲因妇女病去世,成年学医后她才明白那应该就是宫颈癌。在那个年代,女性生产根本得不到重视,生孩子无异于与命运一搏。接生婆的接生技术更是多凭经验,少有医学常识。女性生产后面临大出血、破伤风的风险极大,而且很多女性得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逐渐演变为绝症。

此外,作为妇科女医生,林巧稚更加得到女性患者的支持和信赖。基于种种原因,林巧稚决定扎根妇科领域,并逐渐成为业界权威,她也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1937年林巧稚担任协和医院副教授,她也是诸多中国专家中唯一一位女性。

患者第一,生命第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林巧稚学医从医以来,一直把病人的病情和安危放在首位。这从她在考场上施以援手的过往就可见一斑,不仅如此,还是助理医生的她,曾在一个危及的圣诞夜自主完成了一床手术。

那年圣诞节,科里的主治医生都去参加圣诞派对,林巧稚这时接收了一位宫外孕患者,如果不手术,患者就有生命危险。林巧稚不顾个人可能面临的越权操刀断送职业生涯的风险,一心只顾着拯救患者,于是她拿起手术刀,专注且出色完成了这台手术。病人的生命永远位于第一位,这一信念一直贯彻到她全部职业生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建国后,曾有一位名叫董莉的患者向林巧稚求助。她结婚6年来第一次怀孕,怀孕3个月时,被确诊为宫颈癌,当时医生建议她切除子宫。林巧稚面对这位患者彻夜难眠,她半夜来到董莉病床前,告诉她为了保住孩子,她愿意冒险一试。

林巧稚判断董莉的肿瘤与一般的恶性肿瘤病态不一样,经过会诊她决定暂时不为董莉摘除子宫,但董莉必须定期回来配合检查。就这样坚持数月后,林巧稚不仅接生出一个健康的女孩,董莉身体的肿物也一并消失。董莉夫妇为了感恩林巧稚,将孩子取名为“念林”。

这样的故事不仅董莉一个,曾经一位绝望的妈妈焦海棠给林巧稚数次来信,请求林巧稚救救她。焦海棠是一名内蒙古女工,她已经怀了第5胎,此前的胎儿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出生不久夭折。林巧稚判断这是新生儿溶血症,这种病在国内尚无生存病例。考虑到希望渺茫,林巧稚起初建议她就地医治,可患者一封封近乎绝望的信件中,明显将林巧稚奉为最后的希望。

最终,林巧稚决定一试。患者住进协和医院,在此期间林巧稚翻阅各类资料,尝试寻找解决方案。焦海棠在协和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但是不到3个小时,婴儿就出现全身黄疸,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林巧稚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她大胆决定给婴儿全身换血,经过3次换血、7天不离身的医治,男婴终于被救活了。为了感谢林巧稚医者仁心,焦海棠为儿子取名“协和”。

在林巧稚接生施救的无数孩子中,更有“念林”“敬林”等等,都是为了感谢这位伟大的医生“妈妈”。

终身未嫁,奉献一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林巧稚一生接生过无数婴孩,更帮助许多家庭解决了生育难题,而她本人却终身未嫁。据说,当年林巧稚曾在友人的撮合下与一位内科医生短暂交往过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她远赴英国进修,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当年,协和医院的管理者认为女人是无法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于是规定女医生在聘任主任医师期间一旦结婚、生育、怀孕都将自动解除合约。后来,林巧稚为了事业,甘愿放弃了寻找爱情、组建家庭的机会。她认为,自己如果组建了家庭,也便把对专业的经历分摊了出去,而患者离不开她。

林巧稚身边的朋友没想到,她的这个想法真的贯彻了终身。林巧稚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患者身上。1939年,林巧稚赴美进修,尽管国内正在经历战争,她依然谢绝挽留回到祖国,她知道祖国的同胞依然需要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41年,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在胡同里办起了诊所。来这里看病的患者,大多是穷苦百姓,林巧稚把挂号费从5角降到3角,并时刻为患者考虑,能吃药的绝不多花钱打针。此外,她还经常出钱救助穷困患者,6年时间她积累了8887份病历档案。1948年,抗战胜利后,协和医院重新收治病人,林巧稚也回到了协和担任妇产科主任。即便后来局势动荡,老友邀请其离开北平,她也依然委婉谢绝,留在了更需要她的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嫁,却把自己嫁给了医学事业。1978年,她在出访欧洲时突发脑血栓病倒了,很多国际友人劝她留在国外治疗,但她却放心不下国内的事业和患者,病情稍有好转便尽快回国。

回国后,尚未痊愈的她主持撰写了《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全书》,两本书更是成为了当时中国的育儿权威,被妈妈们奉为育儿“教科书”。

1980年林巧稚重返工作后2年,再次病倒。在医院里,她度过了80岁生日,并且看到了编辑成册、自己组织撰写的《妇科肿瘤学》书稿。这部专著共有51万字,集合她毕生心血,她为此结合无数临床病例、翻阅900多部专著、制图200多幅,只可惜她生前未能看到这部作品出版。

结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83年,林巧稚在昏睡中呼喊着“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好极了,又是一个胖娃娃”。随后,她永远沉睡,离开人世。林巧稚遗嘱中安排,3万元存款捐献给医院托儿所,遗体供医院作医学解剖,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

林巧稚的一生诠释大爱人间。她终身未嫁,却用毕生的光和热谱写了一曲温情的爱的赞歌。她一生没有生育,却用一双充满爱与希望的双手接生了无数婴孩,给无数国人家庭带来天伦之乐和生命之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份爱,播撒在每一位婴儿粉嘟嘟的脸庞上,渗透在每一个迎来新生命的幸福家庭中。

作为女性,林巧稚出生在相对落后的时期,但是她有幸得到与男生同等的求学机会。成为医生后,她目睹了女性从被压迫到解放的历程,更感同身受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她知道有一些妈妈如果不能把孩子生下来,将面临何种压力和未来。于是,她竭尽所能满足每一位女性患者成为母亲的愿望,即便可能面临种种职业困难和声誉风险。

从医60载,林巧稚不仅是白衣天使,更是“万婴之母”,这成千上万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这光荣一生的事业便是她的爱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