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资源的渴望成为社会的共识,很多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拥有优秀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近来不少地区都提出了建设以城市名称冠名的大学,已渐成为象征冠名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例如,泉州提出的“泉州大学”,合肥提出的“合肥大学”,宿州提出的“宿州大学”,珠海提出的“珠海大学”,绍兴提出的“绍兴大学”,宝鸡提出的“宝鸡大学”,长沙提出的“长沙大学”,铜陵提出的“铜陵大学”等。从建设的方式上来看,有主张从零开始的“珠海大学”,更多的则是在已有高校基础之上更名改建的。
从建设进度来看,有部分大学已经获得地方教育部门公示,有的尚处于爬坡攻坚期,更多的则还在准备、构想阶段,预备在将来发力。
政府出台以城市地名建设、命名公立高等院校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这一点无可厚非。一所大学的成功落地可以为一个省份、一座城市实现发展水平质的飞跃。
这里,我们暂且不提普通地级市都在争取创建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大学,可是却在不少省、省城,都没有以自己省名、省城名直接命名的大学,我认为这既是个遗憾,也给当地组建新的高校留下了空间。
与其象某些地方高校挖空心思起、改校名,如什么文理、科技、工交、财贸、金融、人文、城市学院等等,放着“空置”的省名、省城名不用,岂非浪费!好的大学配上好的校名,既能提升校格,又能扬城市之名,同时既能增强生源保障也能壮大城市科教实力,怎么都是双赢的事,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先说说以省级行政区冠名的大学:
中国有这样一批学校,他们的名字不分文理、医学、语言、财经等类别,非常霸气地冠以当地省份的名称。中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基本上都有直接以该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省份、自治区冠名的大学,如:
直辖市(4个):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
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省份(18个):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台湾大学
自治区(5个):广西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
我国还有5个省没有直接以省命名的大学,即以下这些大学目前并不存在:
广东大学(民国时期曾经有,即著名的中山大学最初的校名);
江西大学(已经并入南昌大学);
福建大学(今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
陕西大学;甘肃大学(今兰州大学前身旧称之一)。
我认为,上述5个省没有直接以省命名的大学,哪怕历史上曾经有过同名的,但现在不存在了,完全可以重新组建。直接以省命名校名,简单明了,填补空白,也很大气。
再看看以省级行政区省城或首府冠名的大学:
中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澳门6个城名与行政区名合一外,还有28个省或自治区有自己的省城或首府,已有11个直接以该城市冠名的大学,如: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成都大学、南昌大学、沈阳大学、长春大学、济南大学、福州大学、广州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
还有17个省城或首府没有直接以自己命名的大学,即:
哈尔滨,石家庄,合肥、太原,西安,杭州,长沙、贵阳、昆明、南宁、海口,拉萨、西宁、银川、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台北
我认为除台北情况特殊外,其他内地16个省城或首府都应该尽快规划制订建设直接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大学。
眼下得知,合肥、长沙目前已启动筹建合肥大学、长沙大学。
其中安徽省会合肥建设“合肥大学”的进度较快,是个典范性例子。安徽省教育厅官网2020年12月《关于2020年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的公示》,“同意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这意味着安徽省教育厅已同意将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报请省政府向教育部申报。
合肥学院建设“合肥大学”工作已持续多年。早在2016年2月,时任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就曾透露,合肥学院正在积极申请改名合肥大学。合肥学院官网2017年2月消息,经合肥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推进合肥大学建设领导小组。自此,每年合肥大学创建工作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写入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据教育部《关于反馈“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评议意见的函》(教发司〔2019〕193号),合肥学院成功增列进教育部“十三五”大学更名规划。直到去年10月19日,合肥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合肥大学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目前已同意启动合肥学院更名申报工作,接下来将以合肥市政府名义函商安徽省教育厅,由安徽省教育厅向省政府及教育部正式申请。
另外据悉,湖南长沙也已开始筹划在长沙学院的基础上组建长沙大学。2019年12月长沙市两办已印发有关文件,提出支持长沙学院更名为长沙大学,支持长沙学院对照教育部更名大学的有关指标要求,逐步弥补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缺口等问题,并于2025年前向教育部申请更名长沙大学。
那么,尚余14个省城或首府还没有正式消息筹建直接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大学。我觉得,当地应加紧考虑。有一定基础的当地相关高校也可以主动挺身而出,向上面争取以自身底子组建以所在省城或首府城市命名的大学。
现在看来合肥、长沙都是以当地的合肥学院、长沙学院为基础发展壮大后更名为合肥大学、长沙大学。这确实是成效最快捷径,但也可进一步放开思路,例如将当地几所办得转好的高校合并组建、或者干脆抽调招揽精干师质及管理力量新成立一所以所在省城或首府城市命名的大学,如此高起点办学或许质量更好。
鉴于很多省城或首府都有办学时间转长的师范类高校,原本以此兼并转型为当地为以所在省城或首府城市命名的大学,是优先选择。但教育部在2020年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这一暂行办法规定:“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根据这一暂行规定,师范院校更名为**大学,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特批,可能让一些省城或首府城市放缓了脚步。
但不管怎么说,各地与其计划办这样那样的大学,不如首先办起以所在省名、省城名直接命名的大学,这至少可以填补空白,也能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都说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最贵重的是人才。有什么样的大学,地方和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和强实力。立足发展,深挖大学人才的潜能,用“人才活力”去促进“经济实力”的提升,让二者协同并进,才能使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坚固的支撑,有熠熠光辉的未来。一个城市如此,对于一个省而言,何尝不是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