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到孩子第一声妈妈,到整天听到孩子喊妈妈:崩溃边缘反复试探

文丨福果妈妈

有一次小S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当三个女儿同时喊妈妈,是一种什么感受。

小S冷静了一下说:“真的,每天光要处理三个女儿同时喊妈妈然后跟我讲事情我都觉得,妈妈真的很辛苦,有时候我也想跟她们讲,先闭嘴……”

孩子喊得妈妈们不得不发飙,能不能别喊妈妈了,我不是你妈妈!这个场景,应该妈妈都体会过吧。

这时候,妈妈们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孩子喊妈妈的场景吗?

回忆起来,那是个神奇的过程。

在娃八九个月的时候,他们刚刚开始能够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妈妈们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引导宝宝喊妈妈:

“宝宝叫妈妈,妈~妈~“

“我是谁呀,我是妈妈,来让妈妈帮你……”

一遍一遍地在宝宝跟前演示“妈妈”两个字,希望宝宝会说话的时候,喊的第一个词是“妈妈”,而不是“爸爸”。

当孩子勉强发出“妈~妈~”两个字:

“哇,宝宝会叫妈妈了!快拿手机给我拍下来,来宝宝再叫一声,妈~妈~”

但是,等到孩子在第10000次叫妈妈的时候:

“妈妈妈妈,怎么光会叫妈妈,就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找爸爸去!”

以至于妈妈看起来总是生气,而爸爸就很从容,被孩子喊的时候总是很有耐心。

不过就像小S讲的,虽然当下被孩子一直喊会很着急,但是冷静下来的时候想想,也会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够成功,没有能力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像爸爸那么淡定。而后来发现,这是因为爸爸根本就不会面临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妈妈太受欢迎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真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这个离不开,就意味着孩子会随时随地喊妈妈,妈妈就要马不停蹄地过来给孩子解决问题。

有人会说,既然嫌烦,那孩子喊妈妈的时候不理他不就好了吗?

那不行,孩子喊妈妈,不仅是具体的什么事情需要妈妈,而是他心理上需要妈妈,而妈妈的应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反馈,不管什么时候喊妈妈,妈妈总在,这是妈妈给孩子的安全感。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观察。

比如说孩子刚刚拿到手里一个全新的玩具,这个玩具很快就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可以一个人坐下来摆弄他的这个新玩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后妈妈可能起身到厨房去忙活,孩子不会在意。

过了一会儿,孩子有一个想法要跟妈妈分享,或者要征求妈妈的意见,他会一边玩儿一边喊妈妈。

这时候如果妈妈答应了一声,你不用过来,哪怕你没有真的给到孩子什么建议,他听到你的声音就好,他会继续玩儿玩具,头也不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如果孩子喊了妈妈,妈妈没有回应,他就会立马放下新玩具,跑到厨房去看妈妈在干嘛,为什么没有回答他,如果妈妈对他的出现还是不理会,只在忙自己的,那孩子就会过去缠住妈妈,找理由撒娇或者跟你闹。

这个就是安全感。

当孩子没有获得妈妈的反馈和关注,他就会感到不安,而在这个喊妈妈-妈妈答应的过程中,孩子的安全感不断建立,最终孩子相信,妈妈不会不管我,妈妈是无条件爱我的,他的内心就会获得安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不回应孩子,孩子就只能慢慢适应和习惯,他成长中的整个感受就会是孤独的,不安的,脆弱的,慢慢的,孩子就只能去不再依靠他人,转而依靠自己,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著名的依恋理论说:成年人的人格,是个人在生命不成熟的时期与关键人物的互动产生的结果。

妈妈和爸爸显然是孩子生命不成熟时期的关键人物,而互动,就包含亲子之间的对话、眼神交流、身体接触、共同关注共同体验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声妈妈,一声回答,就是一次最简单的情感互动,让孩子知道,我遇到困难可以从谁那里寻求舒适和保护。当孩子的期待和结论被反复验证,孩子就能确信他和对方的依恋关系,并且将这种人际关系扩大,从而让孩子可以满怀信心的去接触这个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勇敢的去主动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

母亲的特殊意义在于,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通常由妈妈来担任,但有些情况下是爸爸,是奶奶,是姥姥,它是孩子遇到困难第一个会找的第一顺位,也是孩子心目中排序的第一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成功担任这个角色,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当然也就意味着和孩子之间的牵绊更深。

而且,你以为孩子会一直这样随时随地地喊妈妈吗?

也就这么几年。

当孩子上了小学,逐渐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他对妈妈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少了,到时候他不再随时随地喊妈妈,随时随地和妈妈分享快乐和烦恼,那个时候,你会怀念这段时光。

标签: 孩子 小s 宝宝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