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的骄傲北大博士,现54岁沦为低保户,不要让娃变成高分低能

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投诉维权,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常年占据第一名的女孩子,是我的小学同学,那个时候她简直就是“神话般存在”,几乎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常提起她,语言中尽是羡慕和喜欢。

除了在学校里耳朵里时常听着她的名字,回到家也不安生,父母也经常提及,然后讲述她学习有多刻苦,那个时候最常听妈妈说的是:每天自觉学习到深夜,一天都不动地方,叫吃饭才去吃饭。

妈妈对她了如指掌,因为她的姑姑是妈妈的“老闺蜜”,几个妈妈坐下来光是聊这个女孩就能聊上半天。

那个时候学校有个“特招”制度,距离中考两个月的时候,我们参加特招考试,优秀的孩子基本上就被录取了,后边两个月不用再去上课了。

成绩下来,她竟然落榜了。

一个三年来常年占据第一名的学霸,第一次参加中考,成绩出现巨大的失误,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她一点也不聪明,初中的时候,大家自觉力还没有那么好,她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到现在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勇气翻来覆去学那点东西。高中时期,她不再耀眼,成了不需要老师担心的好学生,但是成绩也不出色,第一次高考落榜,第二次走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

从初中结束,我耳边的这个名字终于消失了,而她的优秀也在大家的力捧下,渐渐消失,变得平凡普通。

索幸的是,她目前生活还算幸福。

曾经是全村人的骄傲,读到北大博士,现在54岁沦为低保户

我的这位同学算是幸运的,虽然不再优秀,但是至少最后一直是个普通人,没有出现巨大的反差,生活没有被“死学习”给毁了。

不过有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张进生,1966年生人,属于父母一代人,他前边还有两个姐姐,生下来被家人捧在手心上,又因为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是全村人的关注焦点。

在那个生活不容易的年代,他参加高考考入了湖南医科大学,大学毕业后受到天津一家医院的聘用,结果他发现自己晕血。

在那个年代,无法把握宝贵的工作机会,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他选择继续学习,最后读到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生,甚至收到了英国皇家学院的橄榄枝,可惜因为拿不出20万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荒唐的事情发生了,后来32岁的他进入一家兰州的医院工作,遇到了女友,后因为性格原因,不欢而散,他选择离开这家医院,在回老家的过程中,丢失了个人证件,补办证件等待了18年,而这些年他只能待在老家。

他被认识的人说成是“高分低能”,注定一生坎坷、碌碌无为,哪怕在学术上有再多的成就都无济于事,因为根本无法应用到现实中。

“高分低能”是如何形成的?

我的小学同学跟这位北大的博士,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天分不同,北大的博士明显是更有天分,但是他们在最优秀的时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被父母和周围人寄予厚望,靠着强大的自控能力,拼命努力,即便方向是错误的,在几倍于常人的努力下,仍然短暂的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我个人觉得,但凡是个正常人,就不会是天生的“高分低能”,高分低能是因为缺乏历练,被保护得太好了,这样的人容易被小挫折打垮。

我觉得我的同学是幸运的,初中的时候,她就属于“低能”,据说除了会学习,其他一概不会,每周的衣服都要拿回家让妈妈帮助清洗,但是后来她的成绩下滑了,她的生活能力反而上来了。

因为不再是“明珠”,成绩下滑了,受关注的程度下滑了,反而锻炼了生活的能力。

不管是张进生,还是神童魏永康,所谓的“高分低能”,都是被家人给宠出来的,剥夺了孩子动手的一切能力,告诉孩子“你只要学习就好,学习是你的唯一任务”。

一旦孩子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那么孩子在生活中就会变成“低能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生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也是一个妈妈,我不认为学习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定要选择一项最重要的,那一定是“生活能力”,也就是“自理能力”。

孩子早晚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如果他没有自理能力,这对孩子来说是灾难,因为这注定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不能适应,就无法独立生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习很重要,但是不要扭曲了学习的意义

成长的意义在于,不管到了哪个年龄,我们会根据个人的经历来重塑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我现在对孩子的态度是,你只要享受学习这个过程就行了,最后的结果不重要,就是因为小时候太在乎这个结果了,知道这种在乎的压力有多大,知道自己有多想甩掉这件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压力,让我在学习上体现了后力不足,几乎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厌学情绪不是讨厌接受新知识,不是厌恶那种学习的状态,而是厌恶父母给予的学习压力,厌恶那个结果导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习很重要,通过学习这条路,可以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现实,但是不能把这样的结果导向不断地灌输给孩子,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通过学习增加个人选择的可能性,通过学习让自己不会活得太过被动。

当孩子们慢慢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自然就会主动去学习。

学习分天分,压迫只能增加孩子的厌恶感

最后想说的一个问题是,即便孩子明白了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也不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关于汲取知识、运动知识这方面,还是要看天分和智商的。

但是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上了一所一般的学校,但是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却很好,大学毕业后反而混得更好。

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督促孩子提升自控能力和自律感,当孩子拥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自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