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被一则老师歧视“穷学生”的刷屏了,涉事老师以学生家庭对比批评学生,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划分为低素质群体,曝光之后引起网民的愤怒和央视的点名批评。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不是个案,区别在于歧视的轻重程度,只不过多数人没有这位老师这样明目张胆,从而导致被曝光。
更多的害群之马依然隐藏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并且不仅是教师对于“穷孩子”的歧视,即便是同学之间也存在这种贫富歧视和攀比现象,这种现象呈现两极化趋势,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最为严重。初等教育指的是小学及初中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心智很不成熟,对于事物过于感性,因此比较容易对表面事物所吸引,如果学校、老师对于这方面不加以管控,甚至变本加厉传输错误的价值观,就更加难以遏制了。
而高等教育是指大学及以后,这一阶段学生大多都已经成年,心智成熟,更加懂得分析利弊,学校俨然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虽然会有些势利现象,但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成年人来说影响不大,毕竟是向社会的过渡。
相反,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最反感的高中阶段,在这一方面的管控才是最好的,因为高中时期的学生学习压力极大,大多数孩子都忙碌于知识的汲取中,没有时间和经历去攀比外物。他们之间虽然也存在攀比,但攀比的并非物质,而是成绩以及各自的努力程度,这反而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符合通过努力奋斗实现命运改变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