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读六点半(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天津津南区某中学的肖老师,这几天是“火”了个够呛。
自从她一段训斥学生的录音被抬上了网路后,立刻就冲上了热搜榜的“传胪”。
“你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XX的妈妈一个月挣得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
说实话,这样带有轻蔑意味的训斥,确实挺扎耳的。
哪怕当年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曾说过更多比这还不中听的话。
虽然要求做到绝对的平等也不现实,但因为学生的家境等其他客观因素对学生进行歧视,也实属不该。
毕竟,有教无类是教书育人的一个基本原则。
这两天,对这位肖老师的口诛笔伐,不在少数。
从师德到人格,也被网友们说了个通透。
肖老师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岗位
说实话,这位肖老师之前的教学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多次被评为津南区数学学科优秀教师,以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班主任。
她所带的班级,曾经多次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
而在2013-2014学年,她的班级更是被评为过区级中小学行为习惯示范班。
说实话,这些荣誉,我的历任老师都没有一位拿到过其中任何一项。
应该说,从教学成绩来看,这位肖老师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事情发生后,肖老师被停了职。
而她本人,也在班级群里向录音的学生道了歉。
经过调查后,津南区教育部门认为她违背了师风师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岗位。
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换一个场景,事情很不一样
对于肖老师的不当言论,大伙已经评价了很多了,我不想再谈太多关于她的个人问题了。
至于对她的处理结果,我也没理由去说三道四。
但是本着“看人看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我想她的话,可能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一位老师,用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进行训斥,这显然不合情理。
因为歧视意味太重,而且所论述的事情和学生本人无关。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场景,再来听下这句话的话,可能那个意思就不太一样了。
比如说,父母这样去说自己已经成了年的儿子。
比如说,上级这样去比较下级和其他下级的业绩。
再比如说,一位妻子这样去比较自己的丈夫和别人的丈夫。
我想这些场景,大伙就是没经历过,也大概率听说过。
虽然我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在成年人世界里才会出现的。
但是今天的初中生,不早晚也都有会成年的那一天吗。
我想肖老师的话,错就错在拿学生家长之间的比较,去歧视学生本身。
但她的话,也揭示了学习成绩的优劣,会对将来造成的影响。
就像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没出息”,这么抽象的概念他不会理解得多透彻。
但是你跟他说“不好好学习,以后别人坐车你开车”,就会形象得多。
这不是助长竞争观念,而是激发危机意识。
我们的学生,在又“减负”又“快乐”的教育理念下,或许真的被保护得有点过于好了。
在学生时代弱化竞争,遮掩危机,那么在高考后的他们,又将拥有什么水平的竞争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呢?
竞争,不丢人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教育理念,叫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觉得这种理念,可能有点想当然。
因为甭说人了,任何动物的大脑都是排斥主动思考的。
像学习这种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本质上就很难让人找到快乐,产生兴趣。
就像食肉动物开始主动学习捕猎,都是要等到了饿得不行的时候,是一个道理。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也拼了命地学习过。
亲戚朋友都羡慕我爸妈,说他们培养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但我心里特别清楚,那哪是爱学习啊,说到底其实就是不想输罢了。
我面对不了别人考上大学,我在家种地的未来。
我承受不了别人红花奖状,我六十分万岁的现状。
我更不能想象,今后别人年薪百万各种买买买,我一个月一千三终日研究怎么去跟人砍两毛钱的价。
虽然大伙嘴上都不说竞争,而且相互之间也确实都是很好的朋友。
但竞争,就客观地摆在那。
不以你口头上的是否承认为转移。
写在最后
如果肖老师当时说,“XX学习好,以后一个月挣点钱比你五十年都多”的话,我想这话虽然也不好听,但至少会比原话有用得多。
因为至少把目标和差距具体化了,让你看得见,摸得着。
这远比考试卷面分上的差距,来得实在。
很多人都是到了高中,才开始努力学习的。
是因为长大了,懂事了?
未必。
因为心仪的大学就在眼前了,只需要再努力三年或许就能实现。
一个清晰的目标,足以让人专注。
并伴随着竞争意识的存在,让他们精益求精,主动去挑战自身的极限。
我很不赞成现在的一些人,把教育当成“发现更好的自己”,这种凡尔赛体的诗酒田园。
因为没文凭没学历,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选择你,而你却没有权力去选择别人。
到了那个时候,比肖老师更难听的话,或许不会只是这么一句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