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儿
众所周知,老一辈人跟现代年轻人观念有所不同,由于时代迅速发展,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天翻地覆,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人与人之间的观念也逐渐改变。
朋友小王有个六岁大的孩子,性格有些调皮,孩子小时候就挺闹腾的,也不是让人很省心,小王常年在外地工作,儿子都送她婆婆那里照顾。
他们都到家了,不是也有疫情嘛,晚点回来的话也不好回来了,他们说好几个月没见儿子了,也特别想儿子,于是就早早准备行李回家了。正当他们高高兴兴迈入家门的时候,眼前的这一幕让夫妻二人都惊呆了。
婆婆拧着孙子的耳朵,边拧边问,“下回还敢不敢了,说过你多少次了,还不改!”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小王立马跑到儿子面前,把婆婆的手拉开了,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儿子看到爸爸妈妈回来了,心里就更委屈了,号啕大哭了起来。
“你怎么打孩子啊,孩子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这样吧,说几句就行了,看孩子哭得眼睛都肿了。”小王质问婆婆,又心疼又生气,那时候心里仿佛想象出来孩子平常在家里的情况,看着怀里令人心疼的儿子,小王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
婆婆看到儿媳妇这样问自己,心里也有些委屈,回答道,“这算打孩子么,小时候孙子他爸没少挨我们的打,我就拧了他一下,孙子他爸小时候我们都是拿扫帚打,用脚踹的,可比这狠多了。”
小王听到婆婆拿老公小时候跟现在比,心里就更生气了。“你们那个时候怎么跟现在比啊,过了这么多年,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不能老拿过去的东西来应对现在的情况,教育方式早就改变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
婆婆跟小王各执一词,仿佛代表着两个时代之间的隔阂,从而也反应出两个时代之间的不同。在婆婆看来,教育孩子动一些手脚很正常,能很好地教育孩子。而小王对这种教育方式不太理解,可能过去都那样,但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很多东西都要改变了。
其实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小王跟婆婆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显而易见,婆婆对孙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她只是把上一辈人的教育方式用到了现在。不能说婆婆做错了什么,她也只是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延续了下来。
而小王这边呢,是代表着新时代,第一次教育孩子,婆婆已经有过这种经历了,把自己的孩子养大,现在来照顾孙子。
小王认为教育孩子不应该用这种动手的方式去处理,孩子就算有什么错,跟他好好聊一聊,多说几句,不行的话拍拍他的屁股警惕他一下,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拧耳朵,把孩子拧得痛哭流涕。
造成这样的结果想必每个人都不想看到,婆婆的教育方式停留在上个时代,对孩子进行一些身体上的体罚感觉很正常,毕竟他们那一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而小王则不尽相同,小王代表了新一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不能那么严格,有什么错可以直接指出来,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体罚。
如果婆婆跟小王及时进行沟通,对教育孩子有一个综合的认识,想必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
小王夫妻两个在外地工作比较忙,一直在为这个家庭奔波,为了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进而缺乏了对孩子生活的了解。
婆婆在家教育孩子,如果小王夫妻经常与婆婆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成长作一个反馈,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发生了。
小王夫妻两个经常往家里打电话,了解情况,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个时代的教育理念碰撞,想必肯定有一些火花,想要解决肯定要进行交流,把孩子平常的情况都进行足够的了解,这样双方都会有一个认知,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
怎样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呢?
1、夫妻跟婆婆之间尽可能多地交流,对孩子一定要有足够了解,关于教育孩子做出综合的理念。交流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婆婆把孩子平时的情况反馈给父母,父母对事件做出自己的看法,婆婆也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一起交流一下,这样的话双方心里都会有一个认知,也会有一定的了解。
2、双方都多一些宽容,理解。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两代人对教育方式肯定有所不同,肯定做不到所有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每代人有每代人自己的教育理念,应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事情发生以后想必每个人都不愿看到,所以不要争先恐后地去埋怨,去吵架。
3、多跟孩子接触接触,尽量地与孩子沟通。孩子是事件的中心人物,一定要问问孩子的想法。
婆婆在家里与孩子朝夕共处,接触地很多,能够很快地了解到孩子的想法,而小王在外地工作,要尽可能地多打电话去跟孩子交流交流,让孩子知道家人们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关注。这样的话,孩子也会成长很多,对事物也会有更多的认知。
经过这件事以后,小王经常与孩子、婆婆进行交流,有事没事地都往家里打个电话,我记得有一回她还兴高采烈跟我说,我孩子得了三好学生,我老骄傲了。
看到小王当时的表情,我想之前的那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吧,他们一家人也会对教育孩子进行一些转变,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对孩子的爱。在这祝愿所有家庭阖家幸福,希望在发生矛盾之后,不要只顾着争吵,而是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怎样处理好它,这样的话,是每个人愿意看到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