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遥
授权转自公号“常青藤爸爸”
《I,Tonya》(《我,花样女王》),讲的是美国花样滑冰界一个姑娘的传奇故事,同时,它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上两张图左边均为影片中演员玛歌特·罗比饰演的坦雅,右为真实人身。)
坦雅·哈丁出身社会底层,家境贫寒,3岁开始学习花样滑冰,4岁赢得第一个冠军奖杯,凌晨5点起来训练,一度成为全美第一、世界第二,21岁成为了美国第一位在比赛中完成三周半跳的选手……
无论天分还是努力程度,坦雅·哈丁所拥有的,都足以让人眩目,但母亲对她的教养方式却一再被人诟病。
怪兽母亲
坦雅是母亲和第四任丈夫的第五个孩子。这个母亲,自己毫无形象可言,抽烟、喝酒、大飙脏话……她冷漠严厉又爱子心切——把打三份工挣到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女儿的滑冰训练上。
这种爱,让人喘不过气来。为了对得起每一分学费,她禁止女儿跟同伴交谈。尿憋不住了?撒在冰场上!鞋子湿了?继续穿着训练和比赛!甚至每一次训练都对女儿冷嘲热讽、拳脚相向……
一切的一切,都给坦雅的内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当婚后,坦雅遭遇家暴时,她一直觉得,“只有一个人打她,才是真的在乎她。”
但即使如此,面对指责,这位母亲依然自信满满,甚至会反过来对这种指责嗤之以鼻,“我是没有在家给她做苹果派,但我让她成为了世界冠军。温柔有个屁用,我倒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像我一样的母亲。”
她没有意识到更简单的一点——是的,她把女儿推上了冠军宝座,但她也把女儿变成了一个极度缺爱的人——只是因为男人夸她“漂亮”就接受了他,婚后屡遭家暴却依然选择原谅。
这种畸形的家庭和婚姻观,令坦雅伤痕累累,直至将她完全压倒。
1994年1月6日,美国花样滑冰女王级选手南希·克里根,在更衣室被黑衣男子袭击,右膝关节遭到铁棍多次重击,整件事情震惊美国。而袭击她的黑衣人,正是直接竞争对手——坦雅的前夫及其保镖。
南希的突然受伤,让坦雅轻松拿到了奥运会的入场券。尽管坦雅一再说这事跟她无关,数月后,仍以包庇罪“被判”缓刑三年、罚款16万美金,并被美国花样滑冰协会永久除名,终身禁赛。
后半生,坦雅为了还债,不惜把自己不堪的短片出售给男性杂志。又转往拳击、摔跤领域,但职业生涯几年后也草草结束。曾经的天才级选手,就这样逐渐消失在众人的生活中。
一场彻底跑偏的爱
细数她的遭遇和成长轨迹,原生家庭的影响“功不可没”,妈妈捧她上天,又将她摔入谷底。
每个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也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坦雅的母亲拉瓦娜,是底层贫民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员,人生失败,婚姻失败,收入微薄,冷漠,自私,满口脏话,举止粗野。
但是,她还是在最卑微的命运中,坚持着对女儿最大的爱。看到了坦雅的潜质以后,拉瓦娜竭尽全力地支持坦雅滑冰。花销巨大,她努力打工。不可谓不爱,但打骂、粗鲁、功利,也决定这是一场彻底跑偏的爱。
相对于坚硬的人生,女儿是一张柔软的白纸,她是人生中最可控的变量。于是,拉瓦娜全部的努力和期望,都寄托在了坦雅的成功上。
因为弱小,她学会了用弱者的武器去反抗,也将这些本领传授给了女儿,比如往仇家的牛奶里吐吐口水。
她认为打是爱,用棍棒教育着女儿坚持滑冰。
她将辱骂视为激励,在女儿的赛场上也是各种尖刻的辱骂。
她认为折磨是一种成长,屈辱是尊严,女儿尿裤子之后命令她湿着裤子继续滑。
一个典型的集轻视、冷漠、控制于一身的母亲,塑造了她的女儿。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确认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否合理。她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人关注,偶然的成功也无法化解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遇到挫折便会选择最安全的树洞,把自己藏起来。
小的时候,坦雅拼了命地证明自己。尽管没有来自精英家庭的容貌、举止和审美,也没有华丽的比赛服装与评委人脉,她都愿意坚持在公共滑冰场训练。最终靠她的天分和坚持,打败了私人训练场里出来的小公主,也征服了对贫穷充满鄙夷的评委。
但长大之后,当她的潜能被快速释放后,潘多拉的盒子也打开了。她在临场表现开始出现波动,对失败的恐惧,对对抗的偏执,自信的崩塌,扭曲了坦雅的才艺。
她越来越无法在赛场上轻盈地展示自己,而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她有一流的天分技术,和最末流的心理素质,在压力下一旦出现困境,就瞬间陷入坠崖式的崩溃,失误越来越多,成绩一落千丈。
(1994年冬奥会上,坦雅失误频频,仅仅得到第八名)
原本被事业成功掩盖的矛盾,也开始爆发,坦雅社交失败、情感失败、婚姻失败,人生坠入烂泥之中。此时,她再次选择了逃避,转而从事娱乐搏击活动。就像她的自嘲一样:暴力没有什么不好,反正我已经那么熟悉了。
一部传记电影
一部亲子教育片
妈妈残缺的爱,帮助坦雅奋力一跃,触摸到了改变命运的大门。
在大门打开的那一刹那,炙热的温度又让她缩回双手,自此无力地坠落回冰冷黑暗的世界中。
这部传记电影,更像一部亲子教育片,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没有宽容亲密的爱,孩子就没有韧性的人生,难以在人生起伏中游刃有余。
教育,一定是改变社会阶层的重要通道。但这个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学历教育,或者技能教育,还有当下被不断认识到的人格教育。良好的人格,帮助人在顺境中沉稳,逆境中沉着。人格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尤其是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
世界上最容易、也最难胜任的职业,是父母,完美的父母天下鲜有。但是,为人父母者,在上天给予的这次机会中,绝对不会做错的地方,就是用足够多的爱和宽容,去让孩子温暖自由地成长。
心灵健康的孩子,自会长成有用之材。
看完这部影片,我唏嘘不已,写下这段话,也是为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提醒自己:
今天是关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关注了他的健康与快乐?
今天有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有没有对他使用肉体和心理的暴力?
今天有没有真心地鼓励和夸奖孩子,而不是敷衍和漠视?
今天有没有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还是以累为借口取消沟通?
今天有没有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感受快乐?
今天有没有平等和孩子商量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命令?
对孩子的错误,我是嘲讽与批评甚至责骂,还是心平气和地指出?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脆弱柔软的心灵。用狂风暴雨去摧残这颗心灵,即便是坦雅一样的天才,也会破碎陨落成街角的小丑,这一定一定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初衷。
所以,用你的爱和宽容去保护孩子吧!给Ta足够的能量,因为,未来的路,太长;而我们可以教育和陪伴他们的时间,又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