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天才少年曹原又发Nature了!
作为“资深育儿博主”,米粒妈的经验是:字越少事越大。
这已经不是米粒妈第一次看到曹原的名字和《Nature》杂志放在一起了。
2018年,曹原一天就连发两篇Nature。
米粒妈当时还想,切,这也能在热搜榜上“爆”?
米粒妈身边的海淀家长也经常会聊自己又发了几篇SCI,海淀家长有多厉害,看了《海淀家长有多恐怖?跟他们吃一顿饭就知道了》才知道。
米粒爸忍不住给我科普了一下,上《Nature》到底有多难?
整个2018年,武汉大学只发了一篇Nature,而武汉大学有18位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坐镇。
在中国,科研人员想要发一篇Nature,难度不亚于在河南省考上清北。
哇,曹原一天发的文章量就比一所985高校一年的还要多。
米粒妈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这样的“天才”到底有多牛?
看了他的履历之后,米粒妈只能说这绝对是“牛娃”中的“牛娃”!
11岁进超常班
3年时间完成小初高12年全部课程
14岁高考,以699分考进中科大少年班
18岁直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2018年12月,《Nature》连发两篇论文,并且都是第一作者
解决了困扰学术界107年的超导难题,荣获Nature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
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
2021年2月,25岁的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五篇《Nature》,将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不就是所有家长都最渴望的“天牛娃”吗?
果然“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米粒妈在这份金光闪闪的履历中,发现了“中科大少年班”这个重点。
“中科大少年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它是1978年创立的,专门招收未到大学入学年龄但智力早慧的学生。
在40多年的时间里,少年班培养的优秀人才活跃在各个领域:
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尹希、34岁成为哈佛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的庄小威、2014年任百度总裁的张亚勤。
这些只是曹原优秀校友中很小的一部分,2018年中科大校友会整理了校友名录,以下校友都曾获得国内外荣誉称号或权威学术职位。
这还只是不完全名单!
用米粒妈的一句话总结:这就是天才基地!
这里招收天才、培养天才、向社会输送天才。
看看这些“天牛”,再看看自己的普娃,老母亲们是不是想仰天长啸:为什么不能天赐我一个牛娃?
如果有这样的天牛娃,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达到鸡娃的最高境界:妈不鸡娃,而娃自鸡。
米粒妈也有一瞬间这样的错觉,但马上就给自己浇了一盆冷水,醒醒吧,千万不要被天牛娃的父母骗了,他们只是没有告诉你鸡娃的真相。
“你家孩子这次考试又是第一,你平时在家都怎么教的?”
“都是他自己学的,我就没管过他。”
这样的鬼话,米粒妈才不信!
曹原出生在四川成都,就学却是在深圳。
在曹原三岁那年,父母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举家迁入了深圳。
这可比买学区房的家长们成本更高,面对的不仅仅是高房价,还有父母的职业人脉重新积累。
天牛娃的父母不是不鸡娃,而是“凡尔赛”式鸡娃。
鸡得惊天动地,说得轻描淡写。
2007年,曹原进入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一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和初一的课程。
这样的天才也有熊孩子的一面,在课堂上他经常把老师难倒,在课堂外他把老师的讲台都给拆了。
如果当时曹原的父母没有搬到深圳,没有进入以“超常教育”闻名的耀华实验学校,曹原可能就不是今天的“天才少年”,而是被认定为“问题小孩”。
天牛娃的父母相中的不是名校的招牌,而是能将孩子天赋最大化的平台。
学校不仅没有将曹原归为不遵守校规的“异类”,还为曹原和另外两名神童,量身定做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超常教育模式。
点播式教学,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过20年的副校长朱源直接任教,这种独家定制的教学方式让曹原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自主学习上。
他的主动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都在这段时间充分发挥。
在接受《Nature》采访时,他也说过,我没什么特别,只是跳过了中学里一些无聊的东西。
当然,天才的话大家听听就好,千万别全信。
天牛娃的父母最让米粒妈佩服的是:超乎常人的远见。
曹原的中科大学长尹希,也是不折不扣的“天牛”。
12岁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科大96级少年班,入学年龄比曹原还要小两岁。
17岁,被哈佛大学录取并拿到全奖
31岁,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33岁,获得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
米粒妈原本以为,在哈佛的履历是他的人生巅峰了,再看看天才的童年,发现他一直都在巅峰。
小学二年级开始看大学微积分课本,9岁半考入了北京八中少儿班,在一众学霸里尹希依然是最耀眼的那个。
而这一切除了他本身的天资过人以外,还得益于尹希父母对于他未来的长远规划。
尹希的父母都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从他小学入学后,父母就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课余计划。
也正是因为他父母,尹希才有机会接触大学微积分、量子物理学这些远远超出他年龄的课本。
尹希后来还说起过:“实际上,我当时对爸爸大学时候的量子力学课本也很感兴趣,虽然当时并不是看得很懂,但薛定谔方程和各种波函数都很有意思。”
他说的“当时”,仅仅是小学二年级。
看到儿子巨大的学习潜力,尹希的父母开始尝试更适合他的路线,小学跳级、进入北京八中少儿班。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尹希父母的做法,甚至认定“伤仲永”的悲剧正在上演。
但正是尹希父母富有远见的眼光和不畏流言的坚持,成就了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尹希在接受采访中说道:自己最幸运的就是能上北京八中少儿班,因为它的整个学习计划和对学生的培养,是他觉得在所有中学中最好的。
老母亲们这回相信了吧,天牛娃的父母绝不是躺赢的,鸡娃才是我们唯一的共通之处。
每一个天牛娃的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曹原和尹希的父母在鸡娃的道路上有一个共同点:为了激发孩子最大潜能,帮他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
虽然米粒妈不是“天牛娃”,但米粒姥姥在鸡娃上可一点都不逊色于这些天牛娃的父母。
当时米粒姥姥可以说是“用肩膀把我扛进了好学校”,米粒妈在《论“鸡娃”,我竟然输给了我妈!》里讲过这段一波三折的升学经历。
我小学就在家门口读的(村小),整整玩儿了五年。六年级的时候,米粒姥姥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居然是个三无小学生(没有特长、没有证书、没学过奥数)。
为了让我上一所好初中,米粒姥姥每晚研究北京各大城区各所初中。哪所学校的优势、劣势、升学率、校风校纪、师资背景、教育理念……她的笔记就记了好几大厚本。
当年我参加考试的学校,北到海淀的101中学,南到丰台的12中,东到通州X河中学,西到首师大附,全北京的中学,不管是市内的顶尖牛校,还是市郊的市区重点,我轮番考了个遍。
米粒姥姥的苦心没有白费,米粒妈最终被海淀的X大附中补录,正式开启了我的初中生涯。
正是在这里米粒妈见识了各种学霸,开始了解完全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为后来出国留学埋下了种子。
米粒妈每次回想这段经历,都不得不被米粒姥姥的远见折服。
米粒姥姥太了解我了,如果继续玩着进个普通中学,我的小聪明或许能支撑我顺顺利利进入大学,但名牌大学、985都别想了。
正是她的坚持,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学霸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优秀,还要对自己未来有长远的设想,他们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米粒妈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见贤而思齐,也养成了目标导向型的高执行力。
米粒妈听过太多的抱怨:既然孩子的智商比不上人家孩子,还费这个精力干什么?
鸡娃不是为了超越谁,而是为了帮助孩子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场人生的长跑,看似拼的是孩子的智商,实际上拼的正是父母的眼光和毅力。
天牛娃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但天牛娃父母的成功值得我们学习!
正是他们的多一次尝试,才没让天才走向平庸;
同样我们的多一次尝试,也可能改变孩子一生。
戴尔·卡耐基说过: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寻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虽路途不一定光芒万丈,但终点必有回响。
鸡娃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