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养娃无小事。
不夸张地说,从宝宝出生那一刻开始,宝妈就再也没有停止过操心。宝宝的衣食住行的每个环节,都让宝妈倍感揪心。特别是宝宝的奶粉和辅食安全,稍微出现一些问题,都会引发宝妈们的集体性紧张。
前些年的三鹿奶粉无疑是最好的例子。再加上市面上的辅食产品“安全性”堪忧,不少宝妈都暗下决心,要亲手为宝宝制作辅食。
可辅食的制作与添加同样是一门学问,宝妈稍不注意就会踩到坑。
8月龄宝宝积食导致脾胃虚弱,儿科医生:问题就出在婆婆常喂的这些食物
同事晓菲前段时间因为积食住进了医院,原因就出现在这小小的辅食身上。
作为一名95后宝妈,晓菲坚持要对宝宝进行科学喂养,从宝宝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是严格按照现在科学建议,自己亲自过问上手,生怕出现一丁点问题。
特别是在产后6个月的时候,结束产假的晓菲每天不光要忙工作上的事情,还要在早上准时准点地给宝宝做好一天的辅食,嘱咐完照顾宝宝的婆婆后,才能放心地去工作。
可在晓菲婆婆看来,晓菲的大费周章完全是“瞎折腾”,老人家总觉得自己养了大半辈子的孩子,就没见过这么矫情的养法,不是喝米粉就是单独做辅食。
从小吃“大人饭”长大的孩子不都很健康吗?说到底还是年轻人没经验。
晓菲婆婆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远远地将晓菲给宝宝制作的科学辅食放到一边,按着自己的“育儿经验”带娃。宝宝胃口好了就喝点排骨汤补补营养,胃口不好就喝点米汤帮助消化。
刚开始一切还很顺利,直到宝宝出现了积食,晓菲婆婆这才慌了神,赶紧和儿媳将小孙子送到了医院向医生求助。
晓菲很奇怪,明明自家宝宝严格按照科学辅食餐进行饮食,为啥还是会出现积食?婆婆这才向儿媳说出实情。一旁的医生听完责怪婆婆说:
宝宝的辅食学问多多,下次可别打着为孩子的旗号害娃了,要想孩子发育好,要做到“三碰四不碰”。
要想宝宝发育好,这“三碰”家长最好要做到心里有数
【一碰】:辅食前期要碰铁
母乳阶段的宝宝,尚且能从母乳中或许铁元素。可等到宝宝6月龄之后,母乳中的铁元素会慢慢减少,再加上宝宝自身的不能合成,缺铁就是宝宝在6月龄之后面对的最大难题。
这就要求父母要在宝宝的辅食中通过人为添加铁元素,如添加强化铁营养米粉的方式,来帮助宝宝补充铁元素,避免出现缺铁性贫血。
【二碰】:辅食中期要碰奶
父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宝宝6月龄时添加辅食并不意味着完全断奶,相反,母乳或者奶粉中的高蛋白和钙质是宝宝很好的成长来源。
宝妈要做的就是在为宝宝添加辅食的同时,借助母乳或者奶粉进行过渡,在后续的观察中,根据宝宝后来的实际消化能力,适当减少奶的含量。
【三碰】:辅食后期要碰固体
宝宝的辅食添加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有着严格的过程,应该遵循“流体——流体固体混合——固体”的阶段。
这说起来简单,可生活中的许多宝妈却总是在第一个环节上栽跟头。常常是让宝宝长时间喝完全流体的辅食,忘记了增加一些固体食物,为宝宝的牙齿萌发埋下隐患。
要知道宝宝牙齿的萌发是在受到刺激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适当为宝宝选择固体辅食能够刺激宝宝牙龈,帮助宝宝的牙齿进行萌发。
不想宝宝再受积食的“罪”,这“四不碰”辅食,孩子再馋也别碰
【一不碰】:米汤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经过长时间熬煮的米汤既能避免积食,还有着丰富的营养,用来做宝宝的辅食再合适不过。实际上,很少有人意识到,看似精华的米汤,实际营养价值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宝宝成长所需的蛋白质等其他营养却完全不具备。换句话来说,喝米汤的宝宝其实和喝水没啥区别,这样的宝宝又怎么能发育好呢?
【二不碰】:鸡蛋
首先明确一点,这里的“不碰鸡蛋”需要区别对待。
一般来说,宝宝在4~6个月时已经能够消化吸收蛋黄,可对于蛋清,宝妈就要格外小心。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能够通过宝宝的肠壁进入血液,很有可能引发宝宝的过敏现象。
为了宝宝的安全考虑,鸡蛋中的蛋清还是应该谨慎食用
【三不碰】:骨头汤
研究证实,经过熬煮的骨头,析出的蛋白质成分仅为原来的0.8~2%,更多的是脂肪等物质,宝宝如果长期吃这些食物,会对他们稚嫩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负担,严重的还会有积食的风险。
【四不碰】:盐
宝宝吃盐同样是一门学问:
0~1岁的宝宝,由于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不适合吃盐。
1~3岁的宝宝,过多的盐也会给他们稚嫩的肠胃带来严重的负担。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宝宝不能过早地吃“大人饭”。
写在最后
宝宝的辅食添加固然是难题,却也不是“无药可治”,做好这些养娃过程中的小细节,相信每个宝妈都能养出健康的宝宝。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