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宝妈会发现,宝宝到了一定月龄就特别爱用手抓东西吃,不管是细长的米粉还是条状的苹果,还是松软的饭团,逮住机会就用手抓。然而,不少家长怕宝宝弄脏衣服,看见宝宝用手抓取食物,不是直接轻打小手就是告诉宝宝这样吃东西不礼貌。曾经我也是这样的家长,但是自从知道宝宝的这个“怪毛病”可以刺激撩拨各个脑区,增进大脑的发育,我就放开宝宝的天性,经常做一些方便用手抓取的食物给宝宝吃。
手抓辅食对大脑发育的意义
人体大脑连接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在“彭菲尔德地图”中可以看出,当我们活动嘴巴跟手时,能刺激到的脑区是非常大的。宝宝用手抓取食物时会出现这一系列动作,用手触摸用手指捏放到嘴巴里咀嚼(激活口腔肌肉)用嘴巴品尝食物的味道感受食物的质地,这一系列动作可以刺激大面积的脑区,可以帮助神经元的建立,让脑细胞、肌肉与感觉器官之间形成合理而丰富的连接,完善宝宝的脑功能。
另外,宝宝用手抓取食物时,可以充分刺激五官感受器。比如宝宝可以通过眼睛识别食物的颜色与形状,通过触摸来感受食物的温度、硬度与质地,通过鼻子与味蕾感受各式食物的不同味道,咀嚼过程中能感受到不同食物发出的不同的美妙声音,这些都可以给宝宝带来广泛的刺激。
在吃这种手抓辅食过程中,宝宝不但需要眼睛、手及嘴巴互相配合,因为这些辅食是软的,拿捏力度太大,容易压碎、散开,所以宝宝还要学会控制力度,这些都可以深度刺激大脑的各个区域。家长如果每天都弄些手抓辅食给娃拿着吃,他的手指会越来越灵活,脑子也会越来越灵光,当宝宝能精准地把控拿捏的力度,那他拿起汤匙、叉子、筷子吃饭就得心应手了,独立吃饭的时间也会比没机会自己抓取食物吃的宝宝要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能精准地把食物送到嘴里,掉到地上饭菜越来越少,带娃自然就更轻松了。
9-12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吃块状食物了,对食物的兴趣更加浓厚,爱在食物上戳来戳去,这里抹一下,那里抹一下,独立进食的技能已经大大提高,家长应当多做一些条状辅食给宝宝拿着吃,丰富宝宝的味蕾之余,还能完善宝宝的脑功能。宝宝爱用手抓取食物的时间跨度还是蛮长的,从9个月龄一直持续到2岁,有些宝宝可能会持续到3岁,虽然部分宝宝在1岁或1岁半就能使用汤匙,但是要熟练掌握至少要到2岁左右。
用手抓辅食太脏怎么办?
部分家长之所以不愿意给宝宝用手抓取食物,是担心宝宝弄脏衣服,弄脏饭桌与地板。其实很好办,让宝宝坐在高脚椅上,围上围兜,用一些旧报纸铺在地板上,把你做好的辅食放在辅食盘里,让宝宝自个儿拿着吃,吃完了稍微收拾一下就好了。
手抓辅食做法
宝宝9个月后手指比较灵活了,也能吃块状食物了,烹调时做成便于宝宝抓取的形状。比如青瓜、胡萝卜、面条可以切成粗条状,煮熟了给宝宝拿着吃;苹果、梨子等水果也能切成粗条状当零食给宝宝磨磨牙;也可以自制虾条、薯条、一口大小的溶豆或小饼干。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喜欢,多做一些花样辅食,丰富宝宝的味蕾、刺激视觉发展之余还能锻炼手脑协调,提高宝宝的咀嚼力。
美妈寄语
宝宝的发育每个时期都有它独有的特点,如果宝宝想用手自己抓取食物,家长别图一时轻松,怕脏乱差而压抑宝宝天性,这样会让宝宝丧失自己吃饭的乐趣,无法培养独立吃饭的意识,同时也丧失锻炼精细动作、开发大脑的大好良机。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宝宝吃饭的时候你什么都给他做,到时你只能追着喂了!想宝宝早点独立吃饭,9个月之后多做手抓辅食给宝宝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