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约朋友吃饭,看见我旁边的豪豪,笑着对我说,“两个月不见,豪豪手脚又变长了,脸上的肉也变多了。你看我家小子,体重没长,个儿也没长,真愁人。”
朋友不知道,在半年前我也跟她一样愁,豪豪一到饭点就开溜,一顿饭吃下来得一个小时,吃得慢没什么,可每次吃不到半碗,虽然身高一直在长,但体重却一直上不来,后面竟然跌出人群平均水平的2个标准差之外。我终于坐不住了,一位宝妈跟我说,“每一个宝宝都是小吃货,你只是还没找到宝宝的兴趣点,多做一些花样辅食,宝宝会爱上吃饭的。”她把常用的辅食书《好吃易做宝贝餐3288》推荐给我,我将信将疑,孩子本来不爱吃饭,多做花样辅食孩子就会爱上吃饭,没那么简单吧?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我还是愿意尝试的。
我把它买了回来,仔细研究起来。虽然中间走了一些弯路,但结果是好的,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豪豪的体重增长了不少,前些天去医院检查,医生还赞他长得结实,体重终于赶上了人群平均水平。
豪豪是早产儿,出生体重只有3.2斤,从出生那一刻便担负着追赶体重的重任,但一直偏轻,这次体重终于赶上来了,一直关注其发育情况的医生也倍感欣慰。
那么在这5个多月里我到底做了什么,让一个不爱吃饭的孩子最后变成小吃货的?主要在这3件小事上做出了科学改变:
让孩子感受到吃饭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尽管吃的是山珍海味,也会觉得乏味,但如果有一个人跟你一起分享这些食物,而且对方还大口大口地吃,你会感觉吃饭原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孩子的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元回路,主要是通过观察来学习,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你觉得吃饭只是为了果腹,随意应付,孩子也会有这种思想,加上他集中力持续时间短,往往吃几口就停下来不想吃了,于是出现了你认为他不爱吃饭的现象。
要是吃饭的过程中,你享受每一种食物带给你不同的味蕾体验,你会给孩子传达这么一个信息,“食物味道不错”或者“吃饭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我是后来才明白这个道理,之前为了挤多点时间码字,吃得不讲究,单纯为了填饱肚子。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海绵,会不断吸收你传递的信息,学习你的行为,儿子看我匆忙吃饭的样子,他自然无法感受到吃饭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多做一些尝试,让孩子有得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情趣,哪怕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孩子特别爱吃胡萝卜,有些孩子不喜欢,家长别忙着给孩子贴“挑食”的标签,你自己也挑食,只不过你在挑选食物时就将你不爱吃的食物排除了。有时换一种烹饪方式,改变食物的口感或形状,孩子会特别爱吃。儿子之前吃到胡萝卜会吐出来,后来我发现他爱吃蛋饼,就照着《好吃易做宝贝餐3288》辅食书上面的做法做了一些“茭瓜胡萝卜蛋饼”给他吃,他不但没排斥,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次吃了3个,还把我那份都吃了。总之,孩子如果不吃某种食物,我不会轻易放弃,而尝试通过烹调改变食物质地、口感,或者做一些花式出来,激发孩子的食欲。当然为了孩子吃得好一点,营养一点,挑选食材时我也会下一些功夫。
尊重孩子吃饭的节奏
有些孩子吃饭比较慢,有些孩子吃了几口就停下来了,急性子的家长会不断地催促孩子。曾经我也是这样的家长,但后来发现孩子越催越慢,甚至索性不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了解到,这是大脑与集中力在“作怪”。
首先,大脑发育快慢因人而异的,有些孩子发育得比较慢,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其他事, 都是慢吞吞的,大脑有“自卫本能”,你的不断催促会触动这种本能,孩子自此对吃饭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一来,孩子非但不爱吃饭,还会影响专注力的发展。其次,低幼儿童的集中力有限,持续时间最长也不过是5分钟,他吃几口停下来想做其他事,是很正常的,家长能做的就是引导他回到餐桌上。
知道具体原因后,我不再催他,也不责怪他漏饭,而是提前用旧报纸铺好地板。另外,每餐我会特意做一些方便他小手抓取的食物,比如蛋饼、珍珠丸子、虾球、薯条等,这样他可以根据他自己意愿挑选食物并按自己的速度就餐,他吃得更专心,更容易体味到不同食物带来的味蕾刺激。顺便提一下,多做手抓的辅食还能锻炼手脑协调,让孩子学会对力度的控制(拿捏力度大,辅食易压碎),为后面拿刀叉或筷子独立吃饭做铺垫。
这些小事看似很容易,但真正做好的家长不多,我也走了不少弯路才明白这些道理。现在豪豪俨然是个小吃货,有时去买菜他会问我今天弄什么好吃的给他,有时还要求我做他最爱吃的黑白珍珠丸子,有时就连听绘本故事也要手里抓些自制的“零食”边吃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