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让人眼前一亮。
他的立足点,是为了应对出生人口减少,进一步给新婚夫妇减压——
出生人口减少,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近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大力发展“家门口”普惠托育,发行幼儿园教育劵奖励多子女家庭,并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通过解决“刚需”来缓解家庭教育抚养孩子的后顾之忧。
对此我十分赞成,但角度却和林勇不一样。
他说得很有道理,生育意愿偏低,和教育费用密切相关。上幼儿园的费用,在某些地方,已经和供应子女上大学差不多了。
纳入义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能够减轻新婚夫妇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生育意愿。但生育意愿,不光是钱的问题。
毕竟,和养孩子的全部费用相比,三年左右的幼儿园教育,占比十分有限。
其实核心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纳入义务教育,会让很多新手父母心里更踏实,子女教育方面的焦虑感,会大大减轻。
生孩子之前,钱是问题;孩子真正生下来之后,你会发现,钱其实不是主要问题。
为什么不发达地区,很多人喜欢生?就是因为,生下来之后,只要你心态放松,发现也不过如此。穷人就穷养,富人就富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其实很强;之所以显得弱,是因为父母在攀比。
就像那句话:决定你是否幸福的,不是你自己收入的高低,而是周围人收入的高低。
周围全是穷光蛋,你月入1000,也会幸福满满;周围全是亿万富豪,你月入10万,也不幸福。
养育孩子,也是这个理儿。
国家层面需要解决的,不只是养育孩子的物质负担问题,还有新婚夫妇的“养育焦虑感”。
这两者你也没法截然分开。物质负担低了,焦虑感自然就能减缓。但光靠物质降负,也不成,因为人总是存在攀比心理,降得再多,只要比别人少,他就有焦虑感。
辨证施治,才是治本之道。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未必能解决太多实质性问题,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焦虑感。
以是否入学为标准,养育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幼儿园前,幼儿园,小学……
“过来人”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
“可怕的两岁”阶段,父母疲惫不堪,心里想,早点送幼儿园吧,送去了,至少稍微补个觉啊……
幼儿园阶段,每个月看看高昂的账单,哪一次心里都“咯噔”一下,心想,幼儿园阶段快快过去吧,上了小学,至少不用交这么多钱了……
当然了,到了小学、中学,其实各有各的担忧,但总体来讲,小学阶段是最舒服的,既不需要交学费,作业负担比较轻,也没有升学压力。小学,是父母最幸福的六年。
如果每个阶段,都像小学这样,毫无疑问,父母们的焦虑感会大大减轻,生育意愿自然会增强。
如果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可以想见,对家长而言,它将会是一个比小学更轻松的阶段。父母们的“幸福时光”,一下子扩大成9年。多好啊。
一旦这种幸福来临,这9年间,很多新父母弄不好会“咔咔”地生了。
在很多地方,有些家长想尽办法,让孩子早点上小学,甚至不惜作弊。家长们愿意这么做吗?谁愿意让孩子早上学呢?
早上学,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这么做,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园收费太高了。
但愿这个建议成真!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