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评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前两天,刷手机的时候也不知道点到了哪,跳出来一条广告。
卖书的。
要是按照“惯例”的话,我都是直接关掉,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
但是这次不一样。
我不仅点进去看了,而且还下单了。
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叫《好幼儿园比好大学重要》(安全起见,名称略有修改)。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但凡是看到了这种虚无缥缈的教育理念时,总是能让昏昏欲睡、没事总想放读者鸽子的我,精神百倍。
虽然直到今天我都还没收到货,但是这“货”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我也早就猜了个大概了。
无外乎就是“玩耍是最好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释放天性,放飞想象力”、“性格塑造”…
之所以买,也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猜的对不对。
顺道儿,再看看现在又冒出来什么荒唐的理念了。
也不知道是谁炒起来的。
这些年在“快乐教育”的大旗下,各种细分智商税理念层出不穷。
有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让你跟孩子做朋友的。
有在该管教的阶段,让你别再约束孩子的。
有在应该激发勇气正视学习的年纪,给你灌输能力大于学历的。
有在必须破釜沉舟面对高考的时候,告诉你应试教育摧残人才的。
说实话,要是这些理念真管用的话,我怕是不到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我妈“毁”得不配当个人了。
我很纳闷,为什么教育的进步,总得伴随着理念的先行。
比如二十年前刚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读书无用”的观点就喧嚣尘上。
只不过那套说辞由于太过于直白和浅显,所以没几年就被唾弃了。
但是这几年,在一些煽动性极强的新理念的蛊惑下,一个“chuán新”版本的读书无用论,又死灰复燃了。
类似的问题,此起彼伏。
相似的说法,层出不穷。
虽然这些理念的可靠性大多数人都有所质疑,但是什么话你也扛不住天天听人说。
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了不需要“砖家”讲座,就能有一群人能来把快乐教育、创新思维给你说个头头是道。
毒鸡汤,比比皆是。
对此,一位北大教授曾怒斥到:
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它逐渐扭曲着中国孩子的成长,毁了无数孩子。
教授虽然痛心疾首,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他们坚信大学生给高中生打工是理所当然,相信野蛮生长才是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随之而来的,就是用“创造力”等虚无缥缈的概念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一次次大声疾呼:减负势在必行!
但是他们看不到的是,在中国,努力读书是真的可以逆天改命的。
而他们更想不到的是,自己信奉的“快乐教育”,本身就是个一叶障目的伪概念。
所谓的快乐教育,最早传入国内时,对标的是西方教育。
但是他们不会告诉你,西方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
所谓精英教育,是强度超过国内的读书和刷题,外加挤占课余时间的强制性社会服务、体育锻炼。
精英教育的费用很高,高到了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受的程度。
也就是说,精英教育只有精英家庭有条件享受。而中低收入的家庭,则只能去接受普通教育。
但是普通教育体系下,老师没有考核监督,学生没有考试压力。
为了安抚普通家庭家长的情绪,他们给家长们画出了“快乐教育”的大饼,告诉他们,只有快乐的学生,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但是他们不会告诉家长的是,这样几乎没有任何强度的教育方式,基本意味着你们的孩子,将永远处于社会底层。
如果不考虑经济条件让你选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
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精英教育。
但是西方的精英教育,不就是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吗?
别有用心的人,把精英教育的结果,倒推为普通教育的过程。
然后告诉你,这才是学习的正途。
为了佐证这些观点,他们还会用同样的方式,给你举出“处理后”的案例。
比如他们会告诉你,比尔盖茨大学肄业,才创立了微软。
但是不会告诉你,比尔盖茨的母亲是华盛顿大学的董事,是银行系统的董事,以及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的主席。
而他的父亲,是律师界的巨头之一。
再比如他们会告诉你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只念了一个学期就退学创办了苹果。
但不会告诉你乔布斯的家庭背景,足以让他公司还没成立就能接到订单。
哪有什么白手起家,哪有什么能力大于知识。
有的,不过是让你沉迷于自己臆想的世界里,让孩子放弃学习。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敢让孩子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
更想不通为什么享受着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可以通过高考来实现逆袭,却非得沉迷于“意念盘”里,强行“成材”。
诚然,高考未必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但是其他的路上,永远都布满了比高考更多的荆棘。
前几年,有一张豪华的聚餐照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我们感叹高学历人才的高能力时,却总有人对他们的公司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是的,他们或许确实没有创造出什么全新的商品或业界模式。
但是如果认定了“快乐教育”的话,你的孩子,可能连给这些你看不上眼的人打工的机会都没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