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6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出北京女一中和北京四中的一封信,直接让当年停止高考,此后11年里都没有恢复过。
1977年,政府作出教育调整,宣布全国高考恢复。不久以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等纷纷响应,加入到高考大军中,气氛可谓热烈异常。
当年北京共出现两位状元,一位是名叫郭方的男生,另一位是名叫刘学红的女生。其中,刘学红的语文获得99分,作文被全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全国一夜之间都知晓她的名字。那么,后来她怎么样了?
一、长达十一年没高考,女知青下乡
高考停止以后,于1975年中学毕业的刘学红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知青下乡之中,被安排插队。一年多的乡下生活中,她认为自己的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倒是每一天都接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身体开始有些不支。
当时的制度是出力越多、所获得的工分就越多,而参加文艺演出等娱乐活动是不能加分的。很快,她也同其他的知识青年一样陷入迷茫:“是否真要在乡下生活一辈子?”
已经报名参加下乡是不能轻易离队的,一来是失去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二来是有档案,不能入党;三来会被认为是失信人员,无法进入系统工作。
回望当年,高考全面恢复之前所有的事儿都经人决定,很多问题就浮现出来。比如知识分子中有一句话:“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刘学红所在的生产队中,会计的女儿没多大学识,但却被举荐上北大,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讽刺。
二、高考恢复,只有拼命才能改命
正当刘学红想要放弃挣扎、一辈子扎根于乡村之时,一个来自北京的消息令她兴奋不已,即教育部宣布,从1977年起,恢复全国高考。
这是一束光芒,非常明亮地照射在正陷入绝望之中的刘学红的身上,让她重新燃起对新人生的希望。依照过往惯例,77年的高考并不是在夏天举行,而是在冬天。
恢复高考消息传出后,全国马上就有570多万人参与考试。依照录取比例,当时只能有30万人有机会上大学。情况虽然如此,但依然是有希望。
刘学红所在的大队中,所有的知青都参加高考报名。她与他们一起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到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时,知青们集体请假,互相勉励着学习。
高考恢复的第1年没有往年资料参考,刘学红借着一切机会学习,当听说别人家有资料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去参考。当时,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应运而生,为众多知青的重要参考资料,刚在书店中出现就被一抢而空。
《上海出版志》对此描述,《数理化自学丛书》共发行7,395万册,创造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没有老师指导,它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希望。
回顾这一段时期,著名历史学家雷颐说:“吃完饭,别人在热闹打牌,我在复习,都是到半夜才睡…后来非常困,车间机床的响声都没把我弄醒。”
北大教授陈平原也有类似经历,在挨饿与求知之间徘徊,拼命地抓住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稻草。同一时期,刘学红也有同样的遭遇。
备考冲刺的最后几天里,为不受打扰,母亲将她反锁在屋中,让她全心全意准备。
三、成为状元,文章上人民日报
据刘学红回忆,1977年的高考语文题其实很简单,30%的基础知识加上70%的作文,可以让人轻松通过。如此比例来看,得作文者赢高考。
接到语文高考试卷后,刘学红将自己知青一年的经历进行总结,以《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为题目,飘逸地写下当时最高分的语文作文。
电视剧《一年又一年》描述是高考恢复后的情形,其第1集中引用的就是刘学红的例子,主人公的作文名称也叫做《我这战斗的一年里》。
据说,当年许多知青看到《我这战斗的一年里》后,都纷纷潸然泪下,表示那就是自己乡下生活的样子。其实刘学红并不知道自己的语文成绩,父亲拿着人民日报给她看时,她才看出那就是自己写的作文。通过咨询阅卷组老师,最后了解到语文的分数为99分(实际分数要乘以70%)。
最终,她以北京女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用。1978年3月4日,离开生活一年多的乡下,她背着书包进入北大学习。
四、刘学红后来怎么样?
毕业后,刘学红成功进入到中国青年报工作,从事新闻报道,此后转移到网络方面的新闻制作。
经过多年打拼,曾被任命为中国青年报学校教育部的副主任、教育导刊主编和电脑网络部主任等。后来,成为中国青年在线的总经理。
成功改变命运,不用担心一辈子都留在乡下劳作,刘学红对此感慨说:“感谢高考!”简单的4个字,表露出无数知青的心声。
如果没有高考,上大学必须要将人际关系处理好,不得到举荐,拥有再高的天赋和再丰富的才华也没有用,始终都是扛着锄头挣工分的普通劳动者。如此情况下,学到的数理化知识又有什么用?
就如刘学红所言,必须要感谢高考。当年如果她没有做出这一选择,极有可能现在从事的是漂泊不定的工厂工作,又或者是从事销售类的工作。
制度的改变,对国家起着根本性的影响。一来是年轻人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改变自己命运,从而为祖国建设奉献力量;二来是人才储备越来越多,国家的发展得到根本保障。就如伟人所言,人民才是根本。
总结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人开始被麻痹,认为如今社会中不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都不可能饿死。事实的确如此,不过有知识和没有知识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知识的人总会有闲余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而依靠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会在不断消耗中劳动着,如此日复一日地努力,不过却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更不用说有闲余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必须要感谢高考,没有高考的出现,上大学依靠的可能就是关系,更甚者闹出零分上大学的笑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