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刘晓晶3月3日报道:“今天的作业已经做完了!我喜欢在学校做作业,有不懂的题目可以问同学,而且在家里太孤单了,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比较开心。”下午四点,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四年级7班学生叶凯文正在学校图书馆和同学们一起看书。
为切实缓解小学生放学后家庭看护难的问题,多年来,上海市持续推出多项改革措施,着力解决看护“最后一公里”问题。2014年,上海市出台小学生放学后看护政策,要求看护服务覆盖所有公办小学,对象为家庭看护有困难的学生,一般至下午5点。2019年,又出台了免费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将看护时间延长至下午6点,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今年,“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也被列为民心工程。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为例,学校从家长的需求出发,切实解决三点半放学的接送困难,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学校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在校内完成作业。本学期有97%的学生参与,从开学第一周的情况来看学生静心作业,效率较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学校分三个时段开展课后活动。15:30—16:30主要为作业看护,以学生完成作业为主;15:30—17:15为创智导学课程,鼓励学生体验探究;16:30—18:00为晚看护,开展个别学生的集中看护,解决晚下班家长的后顾之忧,切实填补课后的空窗期。
学校四年级班主任老师沈董美说,老师们不会利用作业看护时间给学生们拔高或补课,但学生们完成作业时有问题,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提问。
学校四年四班学生秦紫馨说,她在这段时间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作业。“以前不懂的题目要等爸爸妈妈回来后教我,现在在学校里就把作业做完了,回家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
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进一步升级。记者发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在解决家长接孩子困难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融合创新”课程的快乐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目前学校开设了16个线下课程、4个线上课程,如DI、芭蕾、足球、篮球、未来问题解决、音乐创意、好玩的数学、3D打印等。本学期有近500人次的学生申报参加创智导学课程,他们积极投入课程学习,充分发挥个性所长。
三年级学生朱翼辰本学期选择了玩美工坊的绘画小组,今天放学后,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美术教师,今天创作的主题是“我的脑袋”。“这个课程是我自己选的,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朱翼辰告诉东方网记者。
“课后作业看护”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被作为一项专业的教育研究来推进落实,作为上海市教委作业研究项目的项目学校,学校把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诊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以形成适应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作业系统,达成减负增效的效能。
校长虞怡玲说,在“作业看护”背后,各教研组着手对作业目标的梳理厘清、作业内容及方式的探讨研究、作业诊断及跟进的系列研讨,并规划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学生作业数据进行精准辅导、精准教学。
学校在研究的基础上,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基于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展开自我挑战,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显独特性、针对性。此外,对于参加创智导学课程的学生,教师还会提供“弹性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及数量,在加强认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统筹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
“作业看护”对教师而言是专业提升与变革的动力;对学生而言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学会时间管理的契机;对家长而言,更是切实帮助并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件大事。学校学生王博承的爸爸王龚说,自从学校有了 “作业看护”,自己的下班时间能和学校的放学时间顺利衔接,最值得高兴的是,以前孩子回家做作业喜欢拖拉,现在做作业效率有了大幅的进步,所有的作业都能在校内完成,回家后的亲子时间也更多了。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