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被遗忘的大师叶企孙:培养出2名诺奖得主,45名两院院士

叶企孙,是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然而险些被人遗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些天,我们刊发了《再强调一次,新高考模式下这14个省份的考生,选考物理真的重要》和《英语成高考选考科目?就因科技强国物理比英语重要?》后,引起了考生及家长们的强烈反响,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叶企孙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01.一代宗师培养出45位两院院士

对理工类的高考生而言,很多人都知道有多所大学里设有专门的“钱学森班”。

比如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创新拓展班”、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等等。

但很少有人听说“叶企孙班”。

就连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也是“清华学堂物理班”成立10周年、叶企孙诞辰120周年,为将叶企孙先生教育思想与清华学堂物理班培养宗旨更好地融合传承,特地更名为“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的,简称“叶企孙班”、“叶企孙物理班”。

那叶企孙又是谁呢?说来真的吓人一跳!

1999年9月18日,在中国表彰的为“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的23名科学家中,有9名“两弹一星”功臣是叶企孙的学生。

包括“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氢弹之父”彭桓武、“力学之父”钱伟长、“卫星之父”赵九章、“光学之父”王大珩等等。

他一生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办学27年,教过的300多名毕业生中有45位两院院士,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

有人说,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一半是叶企孙的功劳,也正因为如此,叶企孙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

然而,有着无比辉煌业绩的宗师却在晚年受尽折磨,沦为街头乞丐,险些被人遗忘,令人唏嘘。

02.13岁入读清华23岁名扬世界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世代书香门第的官宦家庭。

其曾祖父叶蔼臣在清道光年间为官,晚年精修礼学,曾分纂《同治上海县志》;其祖父叶佳镇,曾得国子监簿街封赏,官至五品;其父叶景澐曾获188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15名举人,还担任过上海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国文教员等。

正是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中,叶企孙从小喜好读书,有着浓浓的儒雅气质。

1907年,叶企孙进入父亲创办的上海敬业学堂(现上海市敬业中学)读书。由父亲的思想开明,此时的叶企孙在攻读中国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

4年后的1911年,当时未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投考清华学堂(为现在的清华大学),并顺利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然而,入学不过数月,辛亥革命爆发,叶企孙不得不返回上海避难。直至1913年夏天,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后,叶企孙再次报考被录取。

历经战乱,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时年15岁的叶企孙深刻认识到,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如此落后的原因,根源就在于中国科技的不发达。

在他看来,在改变现状,“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基于这样的认识,叶企孙开始广泛涉猎科学知识,并和同学们在清华学堂创办了清华学生科学社,并在学社草章中写道:

本社宗旨在集合同学籍课余之暇研究实用科学……要求社员做到:一、不谈宗教;二、不谈政治;三、宗旨忌远;四、议论忌商;五、切实求学;六、切实做事。

也正是对科学的追求,当1918年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机会来了的时候,叶企孙毫不犹豫地参加考试,顺利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插班进了大学三年级,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Bridgman(P.W.布里奇曼,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叶企孙可谓争分夺秒心无旁骛地只管读书,刻苦求学以报国。

1920年9月,已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的叶企孙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并在1921年与导师W.duane及H.hpalmer合作,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 =(6.556±0.009)10-27 尔格秒。

也正是因为这个实验,23岁的叶企孙在1921年登上了世界物理学的巅峰,他的实验论文先后被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报发表,一举成名扬名世界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哈佛大学原本以优厚的条件邀请叶企孙留校任教,可在心系祖国的叶企孙看来,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知识,知识学够了,就应该回国报效祖国。学成之后,能早一分钟回国就能早一分钟为国做贡献。

就这样,1924年时年26岁在国外已声名赫赫的叶企孙,在游历欧洲多国、了解其最前沿的科技资讯之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03.招贤纳士破格任用华罗庚

回国后,叶企孙受聘任东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讲授力学、电子论和近代物理课程;

1925年,叶企孙前往清华大学任教,并于次年亲自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该系系主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快国内科学人才的培养,叶企孙广招各方贤才,竭尽全力培养科学精英。

比如,为了让声名显赫的吴有训教授到清华任教,叶企孙下足了功夫,多次邀请不说,还将吴有训教授的工资定得比他作为系主任的工资还高,这事还是后来吴有训教授去领工资时才发现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8年深秋吴有训终于走进了清华大学,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捷报频传,通过在英国《自然周刊》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再次吸引了世界物理学界的关注。

叶企孙对学生的关爱更是无以复加。

由于一生没有娶妻,没有生育子女,叶企孙便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对学生因材施教,有口皆碑。

比如王淦昌先生开始是学化学的,叶企孙发现他的物理非常好,就动员他来物理系学习。事实证明,叶企孙慧眼识英才,王淦昌先生后来成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破格任用华罗庚的故事。

1929年,叶企孙出任首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同时也被推选为决定学校大政的7位评议员(教授会议的最高议事机构)之一。

理学院下辖物理系、算学系、化学系等共7个系别,有一天,算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在《科学》杂志看到一篇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作者是华罗庚。

对这样的奇才,熊庆来原以为华罗庚是某个大学的教授,后来才知道当时的华罗庚只是念过初中的浙江金坛县中学庶务员(杂工)。

熊庆来和叶企孙都想力邀华罗庚到清华大学,1931年8月,当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后有关他的任用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因为是个初中生,又是残疾人,在很多人眼里,华罗庚任教清华大学显然不妥。

但叶企孙却力排众议,认为从华罗庚的论文判断,其日后必会成为我国数学界的新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叶企孙和熊庆来的帮助下,华罗庚先是当上了算学系的助理员,除了干些整理图书报刊、收发文件、代领工具、绘制图表的“杂活”外,叶企孙特批他上算学本科班的课程。

没想到,华罗庚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学成了全部课程,同时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

除此之外,华罗庚还在中外数学期刊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叶企孙获知后欣然找来熊庆来、杨武之等算学系领导们商议,决定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教员。

随后,叶企孙还打破常规,送华罗庚去剑桥大学留学等,让他接触到世界数学领域的最前沿,进而进入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队伍之中。

视人才如珍宝,因材施教,不埋没人才,这是叶企孙最为人称道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是如此,在抗战前叶企孙所教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学者。

包括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施士元、钱三强、何泽慧、李正武;力学家林家翘、钱伟长;光学家王大珩、周同庆、龚祖同;

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彭桓武、张宗燧、胡宁;

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晶体学家陆学善,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翁文波、傅承义、秦馨菱,以及中国卫星测量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的陈芳允、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等等。

04.亲自为杨振宁和李政道授课

自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哪怕是1937年7月7日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的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叶企孙都没有放松对我国科学精英的培养。

特别是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叶企孙的人才培养成果同样令人震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叶企孙立即放下出国访问的机会,担负起抢运图书、仪器的重任。

在此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时,叶企孙还给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亲自授过课。

1938年,还在读高中二年级的杨振宁被西南联大录取,就读于物理系;1944年,李政道从浙江大学转入西南联大,就读于物理系。

作为老师的叶企孙,给杨振宁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景况时,杨振宁称,大三时念的热力学就是叶企孙先生教的,教了一整年。

他表示,在西南联大时,叶企孙老师在学校和系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是他很低调,不大显露出来。

而李政道更是认为自己的命运都是叶企孙决定的。

在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时,李政道师从王淦昌教授。

1944年,18岁的李政道转入西南联大读物理系后很快引起了叶企孙的注意,因为李政道在上课时似乎并未听他讲课,但回答问题时却又非常出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叶企孙后来了解后才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李政道已经学过了,但是他的实验课却非常薄弱。叶企孙于是告诉李政道,自己的课可以不来听了,但实验必须做且绝对不许缺课。没想到,正是这样的要求,也正是物理实验在多年后把李政道送上了世界物理科学的顶峰。

1946年春,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教授受政府委托,分别推荐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优秀研究生去美国深造。

请注意,是推荐优秀研究生去深造,读博士生课程。当时物理系有两个名额,还有一个名额没定下来,于是就找叶企孙商议,然而叶企孙推荐的却是才19岁正读大二的李政道。

李政道也顺利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科都还没毕业呢,竟被破格推荐为留美博士生?这在当时无疑引起了巨大轰动。不过,李政道确实也没有辜负叶企孙的厚望,叶企孙也并没有看走眼。

11年后的1957年,李政道在美国与自己的师兄杨振宁,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也难怪在多年以后,李政道饱含深情感激地说道,是叶企孙先生决定了他的命运。

正是叶企孙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毕业生中,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就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黄昆、戴传曾、李荫远、萧健、徐叙瑢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解放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就包括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黄祖洽、胡仁宇、蒲富恪等等。

05.晚年的凄惨遭遇令人惋惜

尽管在科学教育、科学人才的培养上,叶企孙几乎无人能敌,但在晚年却祸不单行,其凄惨遭遇令人惋惜唏嘘。

1967年6月后,叶企孙被揪斗、关押、抄家、劳改、审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打击让叶企孙的精神为之崩溃。加上重病在身,身心的摧残让原本瘦弱的叶企孙更加难以承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两腿肿胀得难以站立,偶尔走动,腰弯成九十度,似一根弯曲的枯木在风雨中摇晃。

由于一生都将全部精力用于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晚年遭此不测的叶企孙又没有子女照顾,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于是,叶企孙只好上街乞讨,成了形单影只的乞丐。然而,即便沦落为乞丐,遇到好心施舍的学生,叶企孙也不会多拿。

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陷入病重,在医院抢救中,他却喃喃自语:回清华……回清华……

然而,此时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起他再次回到清华了。

苍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如此为国付出的老人!

1月13日,叶企孙在医院抢救无效辞世,终年79岁。

不知这对叶企孙而言,是解脱还是带着满满的遗憾,我想两者都有吧。

好在到了1986年8月,叶企孙的所有“历史问题”得以解决。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