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门针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减负,在这些年就没停止过努力。
很多减负的政策比如强制限制作业时间等要求从理论上讲是会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积极帮助的,但是现实我们也看到了,似乎更多的人总是会强调“越减越负”,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我今天就以家长的身份,通过我个人的所见、所闻谈谈我的分析,当然,我本身就是一名初一的家长,所以尽管我说的非常全面,但确实会有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的。
我个人觉得当下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负担重的最大根结问题并不是出在了学校。别看网上有不少人吐槽、抱怨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但实际上那些这样做的人别的不说,光是在他们孩子班像这样的家长占比也是少数的。
只是我们要知道,那些觉得“不多”“合适”的家长是不会在网上说“都挺好”的,而还有一些即便是也认为“多”的家长,也会理解为什么需要作业多点,所以他们也不会在网上说这些事情。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的那些关于作业问题的观点其实都是些“少数派”的言论。
这就像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敌意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再去看看的时候却发现还是尊师重道的人更多一样。前者会利用网络发泄、吐槽,当然也有的是实话实说,但是后者则往往很少会去网上没事儿就去表扬一下自己的孩子老师什么的。
而在减负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也是少数人的言论把多数人“绑架”了。
比如我说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同样都是希望减少作业量的几个家长,尽管他们说的都是希望减少作业量,但其实他们各自的真实目的是不同的。
1、有家长希望作业减少是从纯粹认为孩子没必要有必要写这么多的作业。
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这件事情认识和期待值都不太高,他们最典型的特点是更愿意表达自己对孩子有个“快乐童年”的重视。而在学习上他们更容易关注的是“老师教得好”是影响孩子学习的第一关键因素,即教得好才会学得好,反之没学好就是教得不好。
2、有家长希望作业减少其实是希望能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这部分家长其实也可以分为两类:
最多的一类是希望减少很多对孩子来说完全没必要的、重复性的学习内容,节省出时间来自主安排更适合自己能力以及需要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说几乎是所有超前学孩子的父母以及大多数在课外有上一些“拔高”难度辅导班或者是自学的家长大都会有更期待有更多自主时间。
另一类其实跟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的家长有点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不是去做拓展、超前学,也不是说要有个快乐童年都去玩了,而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读书、培养兴趣特长等等,其实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一点也不小,往往也有自己的规划,只是单纯认为在这个阶段文化课学没必要这么辛苦。
3、有家长则是自己不学或者自己想学,但是希望别人别学。
这种其实也挺多的。
第一种情况其实大都就是自己不想学的,第二种大都是自己想学的,但是谁都知道如果苦学的孩子多了,那么“内卷”就会更加严重,毕竟升学、考学这事儿终究是要看成绩的,别人提高了自己想要获得更好机会那就必须提高更多才行,而这无疑是一场非常辛苦的竞争。
实际上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网络上的言论其实只是少数人且比较集中的观点,所以大多数家长就被这么给莫名其妙被代表了。而事实上生活中更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这件事情的态度却是跟网上的观点持相反态度的。
要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一系列的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其实才是广大人民对学习这件事情最为朴素的认知。
人人都很累,但是对累的认识和态度却区别很大,但遗憾的是那些能够喊“累”的人却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看一下这些年来的各种变化吧:
最初学校免费补课是普遍现象,结果被少数喊累的家长批判这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行为,于是被禁止了。学校没了免费的了,就跑到社会上找机构或者找老师私下补课,于是社会教育机构迎来了蓬勃发展而教师有偿补课也蔚然成风,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想挣钱逼着学生补的情况出现。
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波家长就又开始呼吁取缔教育机构和有偿补课,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教育机构被整顿,而结果却是大型机构越来越多教育成本反而增加,教师有偿补课倒是得到了明显控制,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其实依旧有人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源,只是能够获得的人更少了而已。
最早学生放学是多久大家都很清楚吧?然后有人喊着减负,于是出台了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等规定,然后就是提前放学了。结果又有人喊没法接孩子或者是上托管班负担更重等等,然后就推出了课后托管服务,然后又是各种争论不休。
还有很多表现其实我们回头看看的话你就会发现事情往往都是A吵起来了,然后解决A的问题,结果B、C、D等觉得不合适,然后因为B的声音又比较多,于是又去解决B的问题,这又使得A、C、D等不满……一直就是这么转来转去的。结果到最后大家终于发现了各种之后所形成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干脆不吭气了,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反正我们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从早教开始的英语学习,以及从一年级开始的奥数学习等等慢慢成为了很多人坚定不移的选择——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说什么,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就算禁赛了又如何?竞赛这么久了大家看到报名学习的人数减少过吗?
太多的学生学习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而很多喊着减负的人依旧还是只盯着学校去喊,结果就是单纯只是学校减负,却都把那些“负”成倍在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成倍补了回来。
不同之处在于一些条件(经济、精力、能力、可以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允许的家庭他们不得不面对竞争压力更大的现实。
比如我家经济条件还不错,所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也有不少,我们夫妻二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也还可以,最关键的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是比较主动的,所以学校减负不减负我们其实不在乎,减就减,就像第二种情况的第一类家长一样,我们自己也能安排得很好。不减就不减,但是我们也会从效率入手给孩子定制更适合他的学习方案。
就好比现在孩子上的是初中,只有不到8%的重点高中录取率孩子们的学业负担也确实不小,但是我们依旧也有自己要补充学习、拓展学习的计划,也报了几个辅导班。
所以对我们而言,再怎么减学校的最终影响的只不过就是我们花钱、花精力多少而已,但是我们负担得起。可是其他人也是如此吗?
至于不公布成绩排名以及把分数改成等级等等,这种事情对我们这些家长、学生而言是不可能有任何减负意义的。因为学生们的成绩不需要考一次两次考试来比较的,日常我们就很清楚谁学得好学得差,即便是你能够做到让我们这些家长真的“一无所知”,那么也只会增强我们不断让自己孩子更加优秀的努力,而绝无可能让我们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是给我们增加负担啊。
所以我个人认为只是一味在学校减负终究不会解决问题的,最大的矛盾其实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目前能够提供的这样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所以与其一味搞学校减负,不如多建设点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的扩建才会更有效缓解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大负担重的问题。当然,大搞职业教育也不是不行,但是总得让更多家长相信选择这条路是对的才行,而不是被动地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