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妈
很多人都觉得,养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能,然事实远不止如此。
教育,培养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父母想要孩子以后更优秀,就一定要懂得家庭教育的禁忌。
一、忌过度保护
中国有句古话,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与保护,所导致的教育遗憾。
很多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将孩子护在身边,舍不得孩子受半点伤害。
孩子想要自己动手吃饭,父母怕孩子饿着非要喂饭;
孩子想要自己动手穿衣,父母怕孩子冻着非要帮忙;
孩子想要帮忙做家务,父母又孩子磕着碰着受伤了;
中国式父母爱孩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恨不得将孩子保护起来。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是过度的保护与溺爱,便是不理智的体现。
它并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成为培养“巨婴”的温床。
二、忌贿赂
有妈妈曾分享过自己的育儿经验,说过这么一句话:“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比一百句说教管用。”
诚然,一时的贿赂最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长久来说,通过不断贿赂孩子,试图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不可行的。
打个比方,孩子幼儿阶段,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小零食、小玩具类的奖励,达到让孩子听话的效果。
但是同样的奖励在孩子中小学阶段效果就不明显了。
孩子的奖励会从玩具、零食上升到零花钱、电子产品等。
年龄越大,需求也越大,孩子胃口也会越大,这时候的奖励就是一个无底洞。
以贿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刚开始是有效的,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做事积极性下降不说,还会影响孩子做事的动机。
等到父母无法满足孩子需求时,长久形成的习惯,将致使孩子拒绝听从父母的安排。
不给奖励,便不会听话。
三、忌贬低
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心态,希望通过一些刻薄的话语去刺激孩子,让孩子奋起。
“你怎么这么笨,不知道像谁”
“你看你,连这点饭都吃不完,真没用”
“眼睛长哪去了,这都看不见”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没出息”
父母希望通过言语去刺激孩子,激发孩子内心的不服气,但是却忽略了语言的杀伤力。
对孩子长时间的挖苦与贬低,其实是在无形中给孩子定性。
父母直截了当的宣布了孩子的好坏,给孩子贴上标签。
要知道,有些标签一旦贴上,一辈子都难以撕下来。
那些在父母贬低挖苦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也会认为自己就是父母所说的那样。
成长中常常会表现出来自卑与敏感,或者利用各种夸张的方式去掩饰内心的自卑。
活在被贬低的阴影中,一生都难以舒展。
四、忌纵容
很多孩子犯错,父母总是以“孩子还小”为由,替孩子开脱。
“小孩嘛,童言无忌,别见怪”
“孩子嘛,不懂事,望见谅”
“他还是孩子,别跟他计较”
童言无忌,不等于百无禁忌。
孩子犯错是小,父母一味的纵容最为致命。
孩子满口脏话,不懂得尊重人,说话口无遮拦,父母如果不加以管教,那么便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祸根。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同样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孩子脾气暴躁,喜欢对人动手动脚,父母若不加以管教,任由孩子发展。
那么最容易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暴躁且有暴力倾向的人。
这无论是对孩子自己,亦或是身边人而言,都是不定时的危险。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父母为了教育省心省力,纵容孩子玩下去。
不仅影响孩子学习,更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除了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之外,还要懂得其中的禁忌。
育儿不易,父母走过的每一个坑,都是孩子成长的印记。
了解多一点育儿禁忌,于父母于孩子而言,就是少走一段弯路,少入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