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贝从幼儿园就开始提前学知识了,去年入学考试满分,期末也排在班级前五名。可是这学期没多久,老师的单元小测试都一大半答不好的。孩子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一个小学家长的困惑。孩子名列前茅的时候自然高兴,突然落差大,一时家长也慌了神。
小学成绩不稳定是常态
其实也不必焦虑,很多刚刚刚刚接触小学阶段教育的家长可能不知道,小学成绩不稳定是常态。成绩浮动大,并不是新鲜事。
这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现象。
小学阶段,家长陪读时间是管理孩子学习的首要条件。在年龄较小的时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部分不是很强烈的,没有多少孩子是真的愿意主动写作业,学习行为多数是因为渴望家长的夸赞与奖赏,或是畏惧不做功课而受到惩罚的后果。
于是家长能否陪读,和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写作业,是足以影响考试成绩的。可能某个阶段学生受到的关注多一点,成绩就好一些,家长由于时间问题减少了陪读,成绩就可能下滑些。
课后辅导质量影响成绩,监护人擅长的领域,孩子成绩更好。跟前面谈到的陪读时间相似,由于陪读人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相对较高,所以当陪读的人比较擅长课本里的知识点时,孩子更容易理解。
恰好遇到大人都不是很懂的地方,忽略了某块知识,那么下次测试成绩时一旦主要考查的是这一部分,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也不是不可能。
部分学科以涉猎广泛为主,不能保证每个孩子在每个领域都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比如一些孩子在计算能力上相当优秀,在解答算术题时比其他同学快速、准确率又高。而学到逻辑判断之类的问题时,就经常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做判断题感到很吃力。于是在这个阶段就会成绩不稳定。
部分知识是环环相扣的,中间落下就难以再跟上。低龄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相对差些,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溜号发呆的情况也很多。有些知识环环相扣,需要基础很牢固扎实,最后才能学明白。一旦贪玩,有一部分没有听懂,进入恶性循环,最后考试才发现成绩已经远远低于上学期的水平。
所以,在读小学时期,上学期还名列前茅,下学期就只是刚刚及格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小学成绩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有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时候学习好的人,长大了一般成绩也不赖,以后也会更有出息。那些能考进名校的学霸,大多也是很小就是班里甚至全校有名的“尖子”。
所以,一些家长尤其是对子女要求比较高的家长,在看到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会十分担心。有的甚至为从95分到90分的变化而焦虑,为此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也给自己的精神制造紧张。
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小编认为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对具体分数过于关注。
小学主要认知常识,了解各学科思维模式。
回想小时候的我们自己,是不是那时觉得加减法很惹人头疼,遣词造句很花功夫?现在还有哪个成年人不会加减乘除呢。学生天赋不同,有的学东西快点,有的学东西慢点。
小学期间,尤其前三年的知识,多是基础性常识性的。这个阶段孩子形成对不同学科的认知,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哪里吃力,比麻木地埋头学更有利长期发展。
小学培养学习兴趣,过度压力可能适得其反。
心理学告诉我们,几乎任何人都不能在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情况下,做好想做的事情。少年儿童还不懂得自我调节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很多时候只是美好想象。现实中,很多孩子正是学业负担太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成绩下滑。
因为偶尔失利,甚至几分之差就打压孩子,如果以后他索性完全放弃,就适得其反了。
而且,小学是培养业余爱好的最佳时机,不一定把全部时间用于课本。
钢琴、舞蹈、跆拳道,现在人们经济水平比上一代提高了很多,为孩子报名一门两门艺术班来培养业余爱好,甚至将来发展为职业选择,已经是常事。
初中以后,尤其是高中时期,课程安排紧密,节奏快。小学时,则是最方便发展特长的时候了。只要没有明显影响考试,花时间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也是一种价值。
总之,小学生成绩波动,家长不必太心慌。找到原因,合理改进,平和理性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陪伴学生的成长。
对于小学生成绩下滑,你有什么建议呢?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