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经过大风浪,扛过“连环考”

熬到2020年3月的最后一天,距离原定高考开考时间仅剩68天。教育部终于向社会公布了高考延期的消息。图为2020年7月8日,参加完2020年全国高考的考生在武汉中学考点外互相拥抱。(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2021年春季,大多数学校没有延期开学。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教育系统的防控显得更从容,也更有章法。

一年前的此时,教育部还在频频通过视频会议紧急部署相关工作。曾参加过会议的一位高校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的屏幕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神情凝重,几次脱稿强调“把问题想得更严重”,“想在前面、做在前面”。

“这一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形势错综复杂,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场大考、连环考。“2021年1月7日,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如是总结教育部的2020年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教育部及陈宝生的压力都围绕着“疫情”二字,首先是两亿多名在校生、两千二百多万名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班多了不止一倍

2020年的开学时间一延再延,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一场世界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在探索中进行。

高考是否延期从疫情暴发之初就备受社会关注,成为一道难题。

教育部曾在全国教育系统内广泛征求意见,也曾咨询卫健委等防疫专业部委的建议。部长陈宝生面临的问题则是两难的。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学生、家长都不希望高考延期,但现实是疫情的不确定性太大,防疫风险太高。

同时,2020年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新高考的“首战”。也有地方教育部门向教育部“求救”,希望争取更充分的备考时间。陈宝生也不得不顾及地方的诉求,毕竟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对艰难推进的新高考改革带来新的阻碍。

熬到3月的最后一天,距离原定高考开考时间仅剩68天。教育部终于向社会公布了高考延期的消息。

2020年4月26日,陈宝生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调研检查初、高三年级开学工作。

一位在场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陈宝生调研检查了入校防疫检测、返校教学安排、医务观察室,对复学全过程的重点环节都做了询问,强调要细化防控措施,注意查缺补漏。

国内的师生要安抚,海外学子也要照顾。因海外疫情加重,航班停运,不少留学人员回国难,便向教育部隔空呼救。

不仅如此。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内本计划出国留学的孩子又面临“出不去”“没学上”的问题。

需要“内外兼顾”,教育部一边给海外学子搭建远程会诊和疑似症状风险自评平台,通过驻外使领馆投递“健康包”;一边联系国内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大学、机构和项目,协商临时扩招政策。

每年教育部最忙碌的时期当属高考前后。教育部一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0年加班时间多了不止一倍。

到了6月,部长陈宝生的压力空前巨大。

6月11日,陈宝生邀请公安部副部长林锐、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开了一场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他提出,要深刻认识2020年高考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

一周之后,陈宝生又请林锐去开了一场全国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彼时,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但一些地区防范措施不到位以及“疫后综合征”的出现,一度让校园安全工作陷入胶着状态。

创下几个首次

教育部门紧锣密鼓地备战高考时,874万大学毕业生也即将走出校门,这一数字比2019年增加了40万,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早有预料,疫情会对就业造成冲击,教育部在2月底就打开研究生扩招的口子。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资源难以承接和地方政府教育补贴捉襟见肘的难题。

为了让毕业生能找到工作,陈宝生找来了人社部、工信部、国资委、广电总台、团中央等多部门共同启动实施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他甚至亲自给各省负责人写信,呼吁他们帮助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最忙碌的时期还未过去,陈宝生就开始到地方调研。相比于以往,陈宝生2020年出京调研的频率大大减少。在疫情的限制下,他把机会都留给了扶贫工作。

从2020年8月到9月,陈宝生先后到四川省布拖县,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及河北省威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每到一地,陈宝生都不忘强调同一件事——控辍保学,“要确保失辍学学生存量不反复、增量不发生”。

到2020年底,教育部算清了这笔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六十多万人降至682人,其中二十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疫情也在鞭策医学教育的发展。疫情暴发初期,教育部鼓励教育系统1.4万名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驰援湖北抗疫一线。此后,在研究生扩招、年终总结等多个关键时点,陈宝生都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深化医教协同。

在高等教育领域,2020年的大学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同时,首轮“双一流”高校验收,也数次将教育部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谁上谁下”的问题直到现在依然未能有个决断。但教育部明确表态,要坚持动态调整原则。

重压之下,不破不立。教育部这一年推进了不少教育改革举措,中央出台了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部多次组织会议研讨具体落实指导性政策,规范高校SCI论文、人才称号使用,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破除“唯论文”“唯帽子”不良导向。

这一年,教育还创下了几个“首次”。首次出台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意见,首次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首次就教育惩戒问题制定发布规章……

“扛过了大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交出了优异答卷。”陈宝生如此评价教育部过去这一年的工作。

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鹏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