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4天就开始正式报考了,估计还是会有人抱怨系统崩溃、考位难抢,先给大家感受一下深圳往年的报考情况。
2020年10月自考,深圳市共有140863名考生参加自考,约占广东省考生的40%,是当年高考人数的3.2倍,9个区共安排了107个考点,但依然很多考生没报上。
另外,据往年的实地采访了解,某些考点应考率为50% - 80%之间,几乎没有100%应考的情况。保守估计,自考实际缺考率不低于30%,这还是在深圳实行诚信报考政策的前提下的缺考率,即每人每个考期不得无故缺考2门课程或以上。
“报考的人多,考试的人少。”
这种现象旧考生早就习以为常
有人觉得这样是对考试资源的浪费,嗤之以鼻;有人能同理这些考生,毕竟遇上时间冲突的事情确实没办法的,唉;有人却不以为然,理由是自考这种事放弃很正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重视程度
平心而论,如果自考跟CPA/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考试撞期,你会优先选考哪个?相信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吧,这里面涉及对考试的预期价值判断,说人话就是考了这个对你帮助大不大。
每个人都会更倾向于那种预期价值判断高的活动,考公务员和资格证都算,也有一部分很重视学历,那么他们对自考的赋值也属于高的范畴。
然而对于多数考生而言,自考其实属于价值未知的活动,他们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坚持考完、考完之后这个证书能不能找到工作等。对面价值未知的活动,我们往往倾向于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法:观察、小范围试错,控制投入成本...当有其他预期价值判断高的活动出现后,便要为其让出时间和空间。
重视程度不够,缺考的现象似乎就变得合理了。
社会角色的重叠
自考生大多不是全职学生了,在社会上有很多角色要同时担任:是老板眼中不会累的打工人,是孩子眼中最信赖的父母亲,是父母亲眼中不够钱花的孩子,是同学眼中的开心果,还是不断精进的学习者。
这么多社会角色身份压着,再也无法像学生时代那样,每天写完作业就去浪,你还要留意KPI、要思考一日三餐吃什么、要担心父母的身体等等。稍微空闲了下来可以看会儿书,又抵不住眼皮在抗议,抱着书本就睡过去了。
最无奈的是考试前一天,领导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是明天有个重要会议要开,让我准备好资料。爆肝熬夜准备好了PPT,楼下阿姨刚好推着早餐车上班,唉,这次考试又要泡汤了。
实在是没时间考试,更别说认真看书学习了。
负面的自我评价
上面两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但还有部分考生缺考的原因是单纯的没信心或者没复习。反正考不过,干嘛浪费周末睡懒觉的机会去教室发三个小时呆?
1. 学习能力的负面评价
「我有复习,但觉得复习得不太好。还是算了,不要浪费时间。」
这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负面评价。然而知识点是背不完的,考试范围那么大,就这么小一个脑袋瓜,怎么可能全背呢,考试是有技巧的,看到陌生的题目,用自己擅长的角度回答,一样可以得高分。
更重要的是,不要否认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要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本来每场考试都是有运气成分的,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去现场刮彩票罢了。
2. 意志力的负面评价
「书都没翻过,要不就不去考了吧?」
完全裸考的考生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付出多少精力,缺考也不可惜。其实这也是一种负面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意志力的负面评价。
报考时,脑子想的肯定是我计划花多少时间复习,这次过多少科。不过现实是意志力不足导致计划执行不到位,甚至是完全没执行。之后会归因成自己的意志力太差了,干啥啥不行,日积月累的负面评价,会使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影响了前进的步伐。
这里给出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
(1)从坚持一个新的习惯开始,比如坚持吃早餐,坚持每晚看10分钟书,有研究指出,意志力的锻炼不要求在某一领域内进行,降低难度,现在就可以行动。
(2)在数量上做减法,一次只考一科,那就没什么压力了,虽然会慢一点,但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啊。
(3)调整生物钟,一般考试是8点开始,那每天8点开始保持自己的脑子是在工作或学习状态,周末也不例外,那到点了大脑就要提醒你去学习或者工作了。
没复习所以不去考试这种看似“合理”的想法,促使我们成为缺考大军中的一员,也是渐渐放弃自考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