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年年上热搜,最近大家都查询到自己的考研成绩,有人考得好,有人考得差,几家欢喜几家愁。我想最难过的莫过于考中科大软件学院的学生,400+的高分可能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你可能没有办法相信前两年软件学院的概况:18年的时候310收调剂,19年的时候320收调剂,20年320分的复试线,今年呢?复试线是还没有公布,但是网友不完全统计400+的同学已经超过400个,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决定专业的发展,这就是金钱的力量,毕竟这些行业都是非常挣钱的行业。
二战考研失败之后的反思:我盲目相信自己的能力!
昨天接到一个几乎没有怎么见过的亲戚的电话,电话中亲戚给我说了他儿子的考研情况,希望我能给出一点建议。他们的情况大致如下:考研二战,二战情况不理想,其他科目稍微好一点,英语成绩就比较低,A类39分,专业课70分。
虽然关系不太熟悉,毕竟是亲戚就多寒暄的几句,了解了他一些其他的情况,一战本校(二本),他听说考二本,考本校只要准备了90%以上的学生都能考上,英语不好影响不太大,看一下过线还是没有问题。一战多数时间放在专业课、政治、数学上,英语不好也没有怎么复习,成绩公布英语仅过B区线,他不愿意调剂去B区,选择二战。二战,选择双一流大学,因为他第一次专业课、政治考得不错,数学勉勉强,想着英语考好一点就有机会上双一流大学,考二本,考本校,专业课难度,懂得都懂,考120分不难,双一流大学的专业课难度会直线上升,然后英语又再一次没有考好,有可能过国家线,专业课成绩也是很差,对此我也只有安慰道,“等国家线出来,看看是否上线,上线就积极调剂吧。”
今天分享这个事情,我想送给那些一战未考好的同学,失败过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并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
认清自己,及时作出调整
这里面他主要有两个致命的缺点,第一英语成绩很差,却没有把复习重心放在英语上,我们都知道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的他能考到什么层次的研究生,取决于他英语成绩的多少,在第一次英语失利过后还没有认清现实自己英语成绩就是不好,英语成绩也不是说说就能够提高,英语成绩需要自己长期的积累,短期很难有所提升,那些说英语速成的,又有几个人能有速成呢?第二个就是没有认识到不同学校之间的专业课难度差别很大,他第一次专业课的成绩给了他一种错觉他的专业知识真的不错,考试的他都懂,并不知道其实就是本科学校的题比较简单,在没有解决英语成绩的前提下,又去选择一所难度更大的学校,两者双重打击之下,读研的机会渺茫。
结语:读研选择大于努力,很多时候不是考不上研究生,只是你没有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过于自信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能够考上211,能够考上985大学,那自己有没有想一下每一个科目至少要考多少分呢?这些科目自己平时的成绩又是如何呢?自信一点没有问题,盲目自信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
喜欢的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