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华博士后,为什么到杭州当老师?

去年年底,杭州有几所初高中招聘教师,有不少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前来应聘,一时备受各方热议。这些顶着清北光环的超级学霸,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如今走上三尺讲台,他们是否适应新角色?近日,快报记者采访了两位今年入职杭州某中学的清北毕业生。

讲述人:小俞,男生

学历背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本硕、博士后

我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的博士后,今年我正式入职了杭州的一所民办初中,现在正在初一任教数学,我有了一个新身份——俞老师。

今年9月,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我在朋友圈发了学校举办教师节庆典和自己参与新教师合唱节目的照片,算是“官宣”。在这之前,我还不太愿意和别人过多提起我的这个新身份,毕竟能够理解这个决定的人太少了。

我来自嘉兴平湖,在农村出生。小学五年级那年,我从村里的小学转到镇上的小学念书。当时的数学老师看中了我的数学天赋,带着我接触了奥数。

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我从小也没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但我会争取把每一道题目都搞懂,这算是我的一个学习习惯。

小学毕业那年,我的数学老师和我爸妈商量,为了更好地发展,推荐我去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就读。这位老师还帮我联系好学校,申请免去了我的学费。

记得初中开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就拿了全年级第一名。放学那天,我开心地一路都在小跑,想早点回家告诉爸妈这个好消息。初中三年,我继续参加数学竞赛,陆续拿到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的金牌、铜牌,还有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的金牌。

之后,进入了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高二文理分班后,基本都能稳居全年级第一名。一些学科竞赛,我也拿到一些好成绩,比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物理竞赛省二等奖,在化学和生物竞赛中也都拿过奖项。

对我来说,学习不是一件太苦的事情,从小到大,在数学方面,我似乎很少遇到会让我钻到牛角尖的难题,有时解题思路甚至像是灵感一样突然就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后来,我就接到了来自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电话,听了招生办老师的建议,进入水利水电专业。

进入大学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精力多多少少也会被一些社团活动所分散,但我还是会关注自己的专业成绩。在全专业90多位同学中,能排到10名左右。

在本专业学习的同时,我也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了计算机专业,自学了经济学,很多感兴趣的领域都会有所涉猎。对于自己喜欢的数学领域,我也一直没有放弃过。每年高考后,我都会把数学压轴题拿来做一做,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有空的时候,我也会自己上网搜集一些数学题目,保存在我的电脑里进行一些梳理,现在累计也有几百本。

2018年初博士毕业,父母希望我能够考公务员,我也通过了某单位的选调生考试,但最后还是放弃了,选择留在学校跟着导师做了2年项目。

作为浙江人,我认为省会城市杭州的发展潜力很不错,所以在招聘会上锁定的都是杭州的工作。去年10月,我在招聘会信息上看到杭州这所中学的信息,就到现场递上简历,也听了学校的宣讲会,后来也到杭州参观了学校,并且和校长认真谈了一次。我发现,现在的学校硬件设施、教育理念都和我们那时候很不一样,学生也很有礼貌,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

于是,我做出30年来最“叛逆”的一个决定,到杭州去做数学老师。

虽然教书这份工作起先并没有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但回想起自己的经历,觉得自己可能早就开始了教师“实习”。从小成绩好,亲戚朋友常常把孩子送来我家,请我帮忙辅导下作业。在他们身上,我一直在获得持续的成就感。

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值得去做,只要是我决定的事情,我就不会后悔。我也很庆幸,我最亲近的人:父母、女朋友在了解我的想法后,也很支持我。

起初也有一些同学会频繁地来问我,替我不值,觉得这么多年寒窗苦读都浪费了。也有人认为,虽然这份工作目前起薪还不错,但未来上升的空间一定不如在某些大公司工作好。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我觉得,人不需要和别人去比较,我能在这份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生活的城市站住脚,就够了。

当然,作为非师范专业的老师,在正式入职后,我也受到了一些挑战。比如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时,怎样把自己的知识转换成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在课堂发生突发状况时,该怎么维持秩序?这些都需要我慢慢摸索。

这段时间,平均每周都会有老师来听我的课,他们也会给我一些建议,比如在讲知识点时候可以慢一些,细一些;板书要勤加练习;还有老师建议我去练练唱歌,这样有助于稳定讲课时气息……

当然,作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我希望我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接下来,我会开发一些新的特色课程,面向学校拔尖的学生,带领他们获得更宽广的视野。

讲述人:小赵,女生

学历背景:北京大学生物专业本硕

8年前,我被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录取。当时,身边的人都觉得我们应该一门心思地做研究。但是慢慢我发现现实并非如此。

最近北大毕业生李雪琴因脱口秀走红,有着北大的光环,她在收获赞美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网友的质疑。在一片喧嚣中,她自嘲就是一个网红。是的,北大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都是冲着高精尖的行业去,只要有价值感,内心欢喜,做什么选择都可以。

中考那年,我是区里的中考状元,进入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就读。在高中,我首次接触了生物竞赛,也许是兴趣和天赋都占了一些,我获得了生物竞赛的省一等奖,并获得了10分的高考加分,这也让我顺利进入了北大的生物学专业就读。除了本专业外,我也修了经济学双学位。平时,还会忙着带队打辩论赛、听课……过得很充实。

本科毕业后,80%的同学选择留学,剩下20%基本都选择了保研,我选择了后者。研究生3年的时间里,我开始有规划地尝试一些工作,包括本专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工作,还有经济学方面的投研工作等。

去年9月到11月的秋招,我目的性很强地开始投简历、实习。当时我接触到了杭州这份教师的工作,通过面试,我发现工作内容是吸引我的,跟校长聊下来也觉得不错。可能做教育的人不急功近利,让我感觉他们是真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的。爸妈也蛮支持我,觉得老师这份工作很稳定。

当时聊到工作内容,提到希望我能够开发一些适合初中生的实验,后续还可以继续开发适合小升初,小学高年级的实验,我觉得有一些挑战性。

今年9月,我正式开始带学生,也陆续带着同学们做了一些重现经典的实验。比如我带他们通过电镜去观察细胞膜结构,并且把前人做的一些实验数据列出来,再让他们自己去推算。不少学生能够用原理和实验结果指出前人错误的实验结论,并提出其他的可能性,让我觉得很惊喜。而像这种类型的知识、实验,应该是我能带给他们比较独特的东西。

我觉得,最幸福的实验还是要落到人和人的交流上。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让我感受到这种快乐。就像我之前在大学里带辩论队,一些队员从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慢慢变得能够大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需要给这些时间和契机去改变。

我们当时十多个研究生同学,有的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有的去了金融系统、公务员系统……每个人做出选择的时候,总要放弃一些事情。对于我来说,如果第一份工作去了学校,那么就很难回到企业,这就是我在做选择时候需要放弃的。

但是我想得很简单,不论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每天工作的状态都很重要,做一份工作,让自己开心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 张宇璐

制图 刘婧楠

编辑 肖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