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道题无解。
就像你问我,鸡肉和鱼肉,哪个更好吃?
叫我怎么答?
我至少得知道,是什么鸡肉和什么鱼肉在比较吧?
比如说,我这人不能吃辣,那么黄焖鸡,就一定比水煮鱼好吃;
又或者,我饮食清淡不喜油腻,那么生鱼片,就一定优于炸鸡块。
生鱼片
所以说回填志愿那些事,专业、院校和地域,还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一种观点是,好的专业、好的学校、好的地域,“三好”尽量都能占上,不然的话,三个“好”里面,能占到两个“好”,这就算是你填了一个好的高考志愿了。
可问题是,这里的“好”与“不好”,我究竟怎么评判?
从根本上说,这个衡量的标尺只能是——“就业”!
咱们中国人都重视教育,但无论家长还是学生,我们中间99%的人,对于教育的焦虑,实际上,都是就业焦虑——我们是希望,通过现在良好的教育,作为投入,将来产出一个好的就业。还别说考研、考博、做学问,将来您就是博士后出站了,总不能直接领养老保险,也还得就业不是?
至于您还要问,究竟什么算是“好的”就业,那咱们改天另写一篇,这次先把升学的事唠明白。
找工作
咱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现在就预定,你们家儿子(姑娘),成年以后就能入职,做国家公务员、或者世界五百强的高管,那这儿子(姑娘)能背多少首唐诗,会不会100以内加减法,能考上一本、二本还是专科高职,甚至他(她)读不读大学……咱还操这份心干嘛呢?!
所以我一直有个观点,真正的素质教育,只有贵族教育才会有,因为他们的儿子(姑娘),没有就业压力,将来反正是要继承家族产业或家族事业的,教育就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不然中国古人学那么多礼仪、乐舞,西欧的骑士教育,还要加上游泳、下棋、吟诗之类的,有啥用呢?
当然了,说贵族教育没有就业压力,不代表没有压力,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烦恼吗,咱在此就不讨论了。
中国传统的贵族教育
那么以就业为标准,专业、院校和地域,究竟哪个优先呢?
首先就看你想学什么,将来想要干什么了?
假如你想要学文史财经类的专业,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那么,优先选地域、院校,专业其实不那么重要。
道理就在于,文科类的专业,在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各个大学都比较同质化。比如会计准则、审计法规、报关管理制度等等,全国都是一样的,谁也不敢搞创新;袁世凯是1916年死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水的英文是“water”……这些内容,你走到天南海北,就是跑到月球上去,也不可能变,换句话说就是,无论在什么大学,学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
而同时呢,文科类的专业,就业对口率其实不那么高,一位行政文员,其实学中文、历史、哲学、法学、财会……这些专业都可以做;一位银行柜员,其实学经济、金融、国贸、保险、财会……这些也都可以做。
行政文员
那就业的时候,我凭什么选他不选你?当然看谁的牌子硬,也就是说,名校出身。我知道的有些HR,同等条件下,甚至要去扒应聘者高中教育的背景。
不过,学霸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能考上大牌名校的,还是少数。分数不够,考不上怎么办?那就优先选地域!毕竟越是大城市,经济就越发达、现代化程度越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就越好。
据《麦可思大学生求职难易程度分析报告》,每拿到一份工作,平均所投出的简历数,以广东、上海、北京最多,宁夏、贵州、青海最少,这就说明,也许在大城市应聘,竞争压力更大,但同时,你的选择机会也更多。
同样是据《麦可思大学生求职难易程度分析报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以江西省为最高。为什么?因为江西71%的高校毕业生,是选择在外省就业的,跨省奔波求职,这成本能不高吗?与其如此,何必不在报志愿的时候,就选好地域呢?
求职免试
好的,文科类的说完了。但是——如果你想要填报理工类的专业,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那么告诉你,优先看专业和院校——没错,专业和院校必须同时看,地域的问题,可以往后放。
原因很简单,学文科毕业,很可能这个活,你能干我也能干;但是理工类的学生,很有可能,因为专业和院校的不同,这个活,只有我能干你不能干,或者说,只有我才能干得好。
所以说,为什么专业必须和学校放在一块看。因为相同的一个理工类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内涵,学到不同的内容,或者说,有不同的侧重点。
举个例子,同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为是老牌军工名校,它研究的材料与航天事业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耐低温、耐高温的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因为它的前身就是北京钢铁学院,所以这里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则更着重于金属材料;天津工业大学,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强项一定是纺织材料;浙江理工大学,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的,那你说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攻方向什么?当然是丝绸材料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
所以你不必奇怪,我一个今日头条的历史博主,怎么说起教育来了,其实我也有我的优势,不是吗?
再举个例子,同样是车辆工程这个专业,分析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可以知道,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偏重于民用汽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侧重于军用车辆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偏重于有轨列车的研究——因为它早年是铁道部直属院校,历史上有很深厚的铁道背景吗。
以上是理工类专业填报的注意事项。
说到这儿,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报什么专业,那至于后面的院校、地域等等,就更无从谈起了。
没错,这其实是中国式父母和中国学生的悲哀。
做父母的,从小学开始,一路辅导作业、报辅导班、买复习资料——全程无死角帮扶——你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就好啊!可是,就是到了最后这一槌买卖,高考出分,该报志愿了,放手不管了,儿子(姑娘)你自己选吧,将来想要干嘛?
那孩子肯定爆了,我知道要干嘛?从小到大都是你管我,到了该报志愿了,你不管了,你让我怎么办?
高考志愿选报
我有一个观点,其实最简单的办法,还得父母帮忙,看看父母或者亲戚,或者身边其他亲近的社会关系——当然最好还是父母——有没有比较靠谱的,有在某一个行业领域做得还不错的,假如能成为头部领军人物,就更OK了,而且将来有可能帮上忙的。那没问题,就选这个专业(专业类)了。
道理很简单,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你为什么不选最近便的那一条呢?
在这个领域,人家已经混出来了,已经证明了这个行业的价值,最坏最坏的结果,四年后退了,帮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忙,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老人”,毕竟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吧?作为父母,或者近亲属,一定能对你倾囊相授,光是这些,就足够职场新人少走好多弯路,领先同龄人好几个身位了。
当然了,如果家族里找不出这样的人物,那也没关系,咱们得相信科学,现在各种各样的职业测评,多了去了。
高中选科之前,孩子必须开始考虑日后报志愿的问题,乃至将来就业的问题了,可以用霍兰德兴趣测评、MBTI性格测试、职业锚测试等等,帮助孩子进行测评;嫌麻烦的话,那就用360°测评法,指导学生邀请周围的人,家长、朋友、亲人、同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评价,旁观者清,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找出志愿方向。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还有第三个办法,生涯人物访谈。
你对什么有兴趣,将来想干什么,就找一个业内人士,让他详细地给你说一说,看看是不是和你想象的一个样子,甚至聊点小黑幕、潜规则,也都可以,这比闷头查网页,有效率的多。不过话说到这儿,又回去了,你的父母、亲戚、好朋友,这才是身边最近、也最容易挖掘的生涯人物吗!
最后总结陈词,尽早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由此来判断大概的专业志愿填报方向,乃至规划整个的大学生涯,至于考研、考公、考证等等此类,只是就业的手段、而非目的。
知道了大概的——不用很具体啊——大概的专业填报方向,比如理工农医,文史哲经之类的,如果是文科类的专业,首选地域,一线城市老牌名校最好,实在不行,就是一个尽量好的地域,学校可以往后排;如果是理工类的专业,要把专业和学校统一考虑,地域可以往后排,具体的原因和方法,前面已经说过了。
网上所谓的“高分奔名校,次高奔特色,不高不低保专业,低分保入学”,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了,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这种终身大事,谁也替代不了,还得您自己拿主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