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于非典,高考于新冠的湖北武汉高考状元。在疫情的影响下,仍然可以考出如此优异的成绩。高考语文成绩更是接近满分,146的好成绩。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一下这位学霸,向她的父母取取经,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抗压能力也很棒。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
唐楚玥的父母明确表示,培养孩子的重点不在初高中阶段,而是在学校的启蒙阶段,也就是小学。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孩子的教育上我觉得也是如此,分数并不是最关键的,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才是重点。唐楚玥的父亲曾经给她写过一封家书,内容如下:
书信中我们不难看出,比起学习成绩,其父亲更关注的是孩子的三观和品行的养成。以及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可投机取巧,勤奋踏实是根本。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孩子的品行和答疑解惑。
孩子的教育大致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类。家庭教育是基础也是根本,家长是孩子最初的老师,更是传道解惑,培养孩子习惯和品行的根本。
小学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可影响一生
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保持好的习惯可以保证让孩子一直优秀。就如物理学的惯性的力量,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种内在动力。孩子不需要别人刻意的监督、提醒、安排,他们更自主、自觉和自律。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习惯的好坏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如果孩子是正常成长的树苗,那么小学阶段就是给树苗塑型的关键期。孩子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懒惰的习惯,也可以养成勤奋的习惯,可以学会主动学习,也可能是被迫学习,可能遇到问题会坚持,可能遇到挫折会放弃……
我们都知道,学坏容易学好难。尤其是孩子的自制力不强。一旦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后劲十足,等到了青春期问题凸显或激化的时候,再想改正就会很费劲,还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如果从小养成了好的习惯,那么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习惯内化成性格,将伴随我们一生。
习惯养成需要时间
养成习惯需要时间,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需要经历被动、主动、自动化的3个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试验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前3天最为关键,并且习惯坚持的时间越长越牢靠。
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3个方向要把握住:
1、让孩子意识到他需要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人物或者偶像,让孩子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
2、养成好习惯的过程需要“商量”,想要养成某一个习惯,就要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知道好习惯的标准,怎么做能养成这个好习惯?
3、持之以恒,形成习惯。确定目标和方案,剩下一步就是实施。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最好持续关注90天,尤其是最初的3天和前21天,干预的可能要多一些。到后期只需要默默关注,及时引导即可。
习惯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家庭环境影响,也和孩子个性有关。所以,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方式方法可以灵活调整,但是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吃饭、睡觉一般,都是从零开始的。在这个阶段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未来学习问题上父母少操心,成年后处理问题也能放心。黄金6年,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