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年人可以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但是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无法与大人进行沟通。宝宝平时有很多需求,他们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家长要学会听懂宝宝的“婴语”,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宝宝解决问题,才能够让宝宝发育的更好。
你能听懂“婴语”吗?
闺蜜蜜蜜是一个新手宝妈,没有带娃经验,初为人母,经常会感到手忙脚乱,宝宝刚出生,蜜蜜就遇到了个大问题。
宝宝出生后,蜜蜜和宝宝都在医院里住院观察,三天后才可以出院回家,护士建议蜜蜜每两个小时喂宝宝喝30ml的奶,蜜蜜严格这个标准喂养宝宝。
蜜蜜发现宝宝特别喜欢哭闹,只有喝奶的时候比较安静,喝完之后没过多久,宝宝就会大哭起来,把蜜蜜心疼坏了,
同时也怀疑宝宝健康出现了问题。
蜜蜜老公去找医生,想让医生帮忙看看是怎么回事。医生用食指轻轻碰了一下宝宝的嘴唇,宝宝马上张开小嘴,就像是在找东西吃一样,医生说:“宝宝没吃饱,继续喂奶吧。”
蜜蜜感到不解,护士之前说每顿喂30ml的奶,难道是宝宝“饭量”比较大?医生解释道:“每个宝宝的情况不一样,每顿喝多少奶,
并不是绝对的,
家长要学会听懂宝宝的‘婴语’,如果发现宝宝没吃饱,要马上开始喂宝宝喝奶。”
什么是“婴语”?
所谓的“婴语”,
其实就是指宝宝通过哭声以及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想要让家长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听不懂“婴语”,会认为宝宝很闹,不听话,只会把宝宝抱在怀里哄,但是却很难把宝宝哄好,会发现宝宝变得更加闹人。这是因为宝宝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就会哭闹得更厉害。
如果家长能够听懂宝宝的“婴语”,就可以及时发现宝宝遇到的问题,当家长把这些问题解决之后,不用不断哄宝宝,宝宝也会变得很安静。
小宝宝的生活很简单,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是很多,
所以家长学习“婴语”并不难,
只要掌握几句宝宝经常表达的“婴语”,就可以把宝宝照顾得很好。
婴儿的6句“婴语”,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
1、“我饿了”
宝宝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且胃容量比较小,所以每顿只能喝很少点奶,每天需要“少食多餐”,于是很容易出现饥饿感。
宝宝如果饿了,会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
如果宝宝的哭声很嘹亮,并且很急切,
说明宝宝了,正在告诉家长:“我饿了,我要喝奶。”
2、“我困了”
宝宝未满3个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睡眠对于宝宝来说特别重要,只有睡得好,才会发育的更好。
如果宝宝没有睡好,或者是想睡觉了,就会变得很烦躁,于是就会开始哭闹。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哭声并不是很大,
就像是没有太大的力气,偶尔会间断,
说明宝宝想睡觉了,在告诉家长:“我困了,快哄我睡觉。”
3、“我拉臭臭了”
宝宝虽然每顿吃得少,但是每天拉臭臭的次数却很多,新生儿每天大约会排便4-6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是说明宝宝拉肚子了。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宝宝会感到很不舒服,可能会导致红屁股。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一边哭闹一边扭动小屁股,
宝宝其实就是在告诉家长:“我拉臭臭了,快来给我换纸尿裤。”
4、“快抱抱我”
小宝宝没有安全感,需要妈妈的陪伴,只有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时,宝宝才会感到安心。
宝宝如果想要求抱抱,会开始哭泣,
声音不会太大,情绪也比较平和,
看上去并不是身体不舒服,宝宝此时在说:“快抱抱我。”
5、“我冷了”或者“我热了”
如果房间里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宝宝或感到很不舒服,于是就会通过一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宝宝此时的哭声有点沉闷,如果是热了,
两条腿会乱蹬,也会挥舞小胳膊。
如果是冷了,宝宝会四肢会保持固定的姿势,
不会乱动,
一直在哭泣。其实宝宝这就是在告诉家长:“家里的温度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6、“我生病了”
小宝宝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差,如果家长没有把宝宝照顾好,宝宝就很容易生病。生病了就会感到不舒服,会通过一些方式表达出来。
宝宝会一直哭,
哭声会特别大,
不管家长怎么哄都没用,即时喂宝宝喝奶,宝宝也很难平静下来,宝宝这是在告诉家长:“我生病了,快带我去看病。”
这就是婴儿常用的6句“婴语”,你能听懂吗?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宝宝的哭声以及肢体语言可以判断出宝宝的需求,家长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帮助宝宝把问题解决,才能让宝宝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