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的10月1日,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博闻强记的能力在4岁时就已经展现出来,杨振宁的父亲也十分聪明,早年在美国读书,回到国内后在清华大学教书,并言传身教于杨振宁。
此后因为中美关系的好转,杨振宁获得了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得以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继续深造,而在4年后,他就与李政道开始了合作,同年获得了第一个学术上的成就。5年以后和米尔斯提出了具有重要开拓意义的非阿贝尔规范结构理论。
杨振宁
杨振宁除了自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外,在中美关系、中国教育等重大问题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很多建议都为国家领导人所采纳,积极推动了我国人才培养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并且在2015年改回为中国籍,身体力行继续耕耘于中国教育事业。
要说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如此上心,那杨振宁儿女们现状如何?个个都有出息,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他儿女们的现状。
长子走出自己道路
杨振宁的夫人是杜致礼,两个人一共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共生有三子。当大儿子出生的时候,杨振宁特意从美国写信给国内的父亲告诉他这个喜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也很激动,给孩子取名“光诺。
杨光诺的出生给杨振宁带来了很多欢乐,杨振宁在事业上的很多成就都是在杨光诺出生之后取得的,很多人都认为杨光诺会沿着父亲杨振宁的道路走下去,不过杨光诺的兴趣点却并不在物理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上。
杨振宁与杜致礼
长大后的杨光诺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计算机才刚开始普及,中国甚至没有这个概念,得益于在美国,杨光诺很早就接触到了计算机,他对计算机的基础和原理很感兴趣。
杨光诺常常捣鼓电脑很久,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也有一股钻研的精神。计算机时代来临之后,计算机的技术和软件方面发展的非常快,杨光诺就此坚定了自己对计算机的喜爱,在考入大学之后选择了计算机的相关专业,并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
杨振宁很早就定居在了美国,他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很是赞赏,认为美国能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是因为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杨光诺自然也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并学会了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践。
次子成为化学学者
要说谁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那当属杨振宁的次子杨光宇了,杨光宇从小因为对天上的璀璨星河以及令人神往的神秘现象异常向往而对物理学也颇感兴趣,这对于杨振宁来说是再好不过了,毕竟如果更加年轻的儿子能够继续自己的事业,一定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杨振宁花了很多心血和时间在指导杨光宇学习物理基础理论,培养了他终身学习和探索宇宙奥秘的习惯和兴趣,杨光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学习上不断展现着物理学科上的天赋,并考入了美国的顶尖大学。
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经过深思熟虑,生在开明家庭的杨光宇和哥哥一样改变了方向,投身于化学的研究当中,杨光宇发现虽然也喜欢物理,但做不到一辈子都埋头研究物理,而成为一名化学工程师更加符合他自己的心意,所以他后来选择了化学领域深造。
之所以说杨光宇最接近于继承了杨振宁的“衣钵”,是因为他后续的成就。化学界的探索没让他忘记天上的繁星点点,为了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他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台,并且发现过超过2000颗的小行星,更在天文专业领域的期刊发表过文章。
女儿成为医生
小女儿杨又礼的出生再次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带了欢乐,儿女双全让杨振宁非常开心,全家人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最小的妹妹,杨振宁更是对这个女儿关爱有加,杨又礼在全家人的关爱下就像一位公主一样长大。
等到杨又礼长大后,父亲已经成为了一位物理界的一位“大拿”,要说没有给她带来一点压力是不可能的,不过杨振宁对女儿从来没有什么要求,就像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只希望这个宝贝女儿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
像哥哥们一样,杨又礼从小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不过她对科研工作热爱的同时也对一些实践性的工作非常热爱,她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帮助美国社会那些因为穷困而生病无法工作的人度过难关,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帮助病患的种子。
杨又礼从小受到大家的宠爱,却并没有养成娇惯的性格,她和母亲杜致礼一样有着博爱和人道主义精神,最终选择了社会上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医生,虽然医生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但是在声望上肯定无法和科研工作者相媲美,而杨又礼自有她的追求。
我们不能用一套标准去评价她人的人生,更何况一个人的人生更多的是她自己的感受,他们或许因为光辉事迹而被后人铭记,或许因为伟大成就而被世人景仰,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活成自己心中的英雄。我想对于救死扶伤的杨又礼来说她活成了自己心中的那一道光。
从杨振宁自身和儿女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家庭氛围和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能教育出来对于社会和历史有多伟大成就的人物,但一定可以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的人。
杨振宁在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成为他干扰儿女们成长的理由,从小生活在学习氛围浓厚家庭中的杨振宁把这样的氛围同样带给了自己的家庭,二儿一女也顺利成材,最终选择了自己心仪的领域和值得奉献一生的目标,这样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