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刚出生的胖宝宝打开一条“生命的通道”

原标题:给刚出生的胖宝宝打开一条“生命的通道”

2月21日16:51分,一个刚出生仅19小时,体重4.33kg的新生儿因血糖偏低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新生儿科病房。

新生儿入室后护士立刻开通静脉通路,静脉穿刺虽然是新生儿科的常规操作技术,但是对于这个血管条件很差的“胖宝宝”来说确实有点难度。常规的穿刺部位实在是看不到血管,当班护士经过反复评估,决定在患儿头部的隐隐约约的小血管来穿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一针见血”穿刺成功,顺利补液治疗,宝宝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天有不测风云,入院后21小时,患儿突然排血便一次,约8g。这一症状立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随即开始完善相关检查,包括便常规、血常规、凝血五项、立位腹部平片和小儿急腹症彩超,同时也请了外科会诊。通过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针对没有出现肠穿孔的NEC患儿,采取保守治疗,立即给予患儿禁食、头孢他啶抗感染、静脉高营养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

禁食时间约1-2周,在禁食期间患儿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静脉高营养液的输注,然后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逐渐开奶、加奶。但是这个“小胖子”,血管条件差,静脉营养液渗透压又高,最好选择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新生儿科已经置入PICC100余例,全部是早产儿,但是这个“胖宝宝”却是个新的挑战。

根据患儿现在状况,必须立即给患儿置管。护士长王立娟经过再三评估决定为患儿进行PICC穿刺。经过患儿父母的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护士长和静疗专科护士黄娇中午匆匆忙忙的吃过午饭后就开始进行置管前的准备工作。护士长再次查看患儿的四肢血管,最后选择在右上肢,根据解剖位置找到了一条隐隐约约能够看到的细小血管。两个人进行商讨,确定好操作的具体方法以及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解决方法。测量预置入长度、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台、消毒患儿右臂。每一步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铺无菌洞巾时问题出现了,因患儿胖胳膊粗,新生儿PICC穿刺包内的洞巾洞口小,胖胳膊从洞巾内出不来,不能建立无菌区域。护士长临危不乱,用无菌剪子将孔巾四角剪大,这样才能让患儿的胳膊顺利的暴露在无菌区域内,才可以完成后面的操作。

实施静脉穿刺从导入鞘管中撤出穿刺针送入导管至预测量长度退出导入鞘管贴膜固定,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其实完全凭借护士长和黄娇的经验总结才得以顺利完成,每一步都小心谨慎。在送管过程中,护士长根据自己的经验会做轻微的角度调整,同时黄娇也在配合给予患儿改变体位。之后立即床旁拍片,胸片显示管端位于第七椎体上缘水平,这时两位操作者的表情才慢慢从严肃转变成灿烂的笑容。

新生儿科王立娟护士长介绍,新生儿PICC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早产儿(体重<1500g)、胃肠外营养(PN、TPN)、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儿。通过PICC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此时,小胖胖已经使用上了这根珍贵的导管,大家都希望他早日康复,早点回到妈妈的怀抱。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