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谈恋爱,是老师和学校的重要责任
乔志峰
政-协-委-员:建议婚恋教育设为大学必修课。
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她建议,打造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辅助、社会教育影响的三维婚恋教育模式,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近年来发生多起高校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件。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情感婚恋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现在不少言情小说、电视剧、电影灌输的都是不切实际的爱情婚姻观,网络媒体报道的官员、娱乐明星的婚外情、闪婚闪离等负面婚恋信息,无形中宣扬了很多错误的婚恋观念,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
通过调研,于欣伟发现,目前,我国面向适婚人群的婚恋教育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高校开设的恋爱课多是选修课,如何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婚恋教育体系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3月7日中国教育报)
谈恋爱,也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吗?
在很多人的老观念里,谈恋爱、追求异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然本能,根本不用教、不用学,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情窦打开、无师自通,水到渠成,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不然。现实当中,大部分人确实会“在什么年龄就做这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太过早熟,要么有几分晚熟,心理成长跟生理发育不那么合拍。表现在婚恋问题上,就是早恋或不会恋爱,有的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的还不仅给自己的人生造成缺憾,甚至带来了某些社会问题,比如剩男剩女增多等等。
更何况,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婚恋早已不是男女搭配、结婚生子那么机械那么简单,而是朝着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要放在社会学的范畴内予以考量,追求个性解放与社会性的统一。恋爱、结婚,或许谁都会;但科学恋爱、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幸福婚姻和家庭,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这方面需要学习,也需要悟性和思考。
大学生是成年人了,他们不仅可以自由恋爱,还可以结婚生子。可由于不少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心理承压能力较差,稍有挫折便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处理。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则很容易造成学校和家长只片面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进而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再加上此前婚恋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不少大学生对感情和性的认识并不成熟,沉溺感情、荒废学业者有之,不知防护、反复堕胎者亦有之。特别是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感情和恋爱挫折时,更是很容易跑偏,甚至一时冲动做出某些极端行为。
婚恋教育很有必要,学生们对此也有实际需求,并给予了厚望。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开设恋爱课。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表白、相处及异地恋三方面。如何解决恋爱中的矛盾和分歧、如何面对感情的结束是大学生最希望学到的内容。(2020年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生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关乎人的终身幸福。可以说,教会学生谈恋爱,是老师和学校的重要责任,也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已经相继有部分学校推出了婚恋课,但大多数是选修课,而非必修课。并且,由于在推行过程中缺乏经验,一些学校的相关课程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比如某大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跪地学猫叫”,还美其名曰“爱情心理学”,未免有些“跑偏”。
而在学生当中,对婚恋课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媒体几年前曾报道,成都的一些大学生们在上了堂婚恋性教育示范课后很不满:“都是老一套,都听烦了。”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不“与时俱进”,要求“来点劲爆点的”。大学生渴望“劲爆”的性教育,该不该满足他们?该怎样满足他们?这道摆在教育者和全社会面前的这道难题,折射出的其实还是当前婚恋教育和性教育的落后状况。老生常谈、缺乏调查研究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当然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不得不自己去“摸索”、去“实践”,甚至误入歧途。
上述问题的存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矫正,并不说明“婚恋课”就没有必要存在。恋爱教育和性教育不是通过突击可以完成的,要持之以恒、科学合理地进行。将婚恋教育设为大学必修课,不仅必要,而且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