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网友在豆瓣上分享了一则趣闻,一个研究生因为微信昵称叫做「药膳鸡校园配送赵姐(不接急单)」,在加入导师组织的线上会议的时候,忘记吧昵称改回到自己的名字。导师发现之后,直接把她移出了会议,并被点名批评。
这样一个微信昵称,浓浓的烟火气,和整个课题组格格不入。作为学生,她也是很注意了,就是跑兼职,回到学校,她也会把昵称改成自己的名字。只是这一次没有及时改回来,才被导师发现,闹了一个大红脸。
研究生上学期间要不要找兼职,这是许多人都想过的问题。不找,自己已经大学毕业了,经济还不能独立,有些说不过去。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贫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确实是需要这样的一份工作来维持自己的学业。而这,在国外,并不是什么出格的事,学校和导师反而持支持的态度。
但是,在国内,大部分导师是不认同的。在这样的导师之下,你跑去兼职,他必然不舒服——既然是从事科研,就应该平心静气的,一会儿做科研,一会儿跑外卖,你还有什么时候能静下心来呢?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客观的问题。而一个人要想在科研上有所成就,你就得一门心思放在科研上,不要考虑科研之外的事。
上面提到的这位网友在遭遇了尴尬之后,到时就给了她两个选择——钱和知识,你只能选一样。权衡之下,她还能有什么选择?自然是选择知识——辛辛苦苦地读书,不也是为了谋一个好一些的工作吗?谁能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呢?
研究生兼职其实是很平常的事。2017 年,对全63 所院校的 274 名硕士毕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65.3% 的研究生都参与过兼职;2020 年,渤海大学对 107 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更让人吃惊,居然有超过 90% 的研究生有过兼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选择兼职呢?
一项针对华南师范大学 98 名在读研究生的调查表明,46.59% 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物质补贴,而 32.95% 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15.91% 的则是为了丰富社会经验。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就是为了通过兼职来获得一些经济收入,毕竟学校和导师给的那点钱并不能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而一旦谈了恋爱,那就更是入不敷出。第二,大部分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并不是投身于科研,而是以此作为跳板,拿到学位,博取一份优越的工作。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涉足社会,对他们来说,也不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窗口。
你既想读研,又想兼职,如何平衡才是一个问题。在一个非常在乎兼职问题的导师之下,最好不要去兼职。原因很简单,你兼职的保密工作无论做得多严密,迟早都会被发现,而一旦发现,那么就会给你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不就曾经有研究生兼职被导师拖了7年才毕业吗?这是谁的损失呢?如果你遇到的导师相对比较宽容,也不必做得太过,而应该看重软能力的迁移培养,诸如有效沟通、培养耐心、组织管理、时间规划等等,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基础。
而今年报考的研究生在这个方面就要注意了,你如果有读研的时候准备兼职的想法,那就要先对自己准备跟的导师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本校的研究生,了解起来简单;而如果报考的是外校的研究生,就要通过学校的官网或者学长来了解,毕竟导师负面新闻是不是多,是不是与自己合拍,可是影响着自己读研生活的幸福与否,不容忽视。
研究生兼职送外卖,被导师发现踢出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