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提议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社保,千万孤独症儿童有救了!

‍‍

文 |佳睿

有这样一些孩子,

他们并没有患上重大疾病,没有肉体的痛苦;

但他们却在精神世界里溺水,消沉。

这份看不见的痛苦,像一条望不到头的隧道,让他们见不到生活的喜悦。

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

在最近背景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提交了一份关爱孤独症儿童的提案,备受瞩目:

《关于进一步完善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医学诊断和康复教育衔接机制的提案》。

其实,这远非我国第一次关注孤独症儿童。

早在2013年,卫健委就联合中国残联印发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和《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根据这些方案建立试点,对0-6岁儿童进行5类残疾筛查。

儿童孤独症就包含其中。

俞敏洪解释说,虽然相关方案的确已经出台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从筛查、确诊到治愈,问题还很大:

超过半数的儿童从疑似到确诊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高达74%的儿童至少经过两次诊断才能确诊;

孤独症的普及率很低,大家对此了解甚少,相关医护人员也没有从业资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微博

从个人到社会,亟待改善的问题很多。

俞敏洪深思熟虑,给出了新建议。

1,将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要项目中,将复筛确诊的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减轻家庭负担。

2,提高复筛力度,加强初筛后发现、转介、复筛的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3,财政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预算,卫健委加强对孤独症诊疗人员的培训,提升筛查与诊断能力。

4,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孤独症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科普宣传。

关注自闭症儿童,在中国是一个逐渐热起来的话题。

2019年的两会,内蒙古的自闭症儿童学校校长王欣,提出增加对患病儿童的资金补助。

“我从事这个工作15年了,很难,很累,有时候不受别人的理解。但再难再累,也要有人去做这个事啊!”

她也曾打过退堂鼓,结果学生家长跪下来哭,求她“不要走”,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地方可去了。”

自闭症患儿的家庭之难,超出人们的想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

多少人错误地认为,“自闭就是个心理疾病”,和内向性格划等号。

其实这很不准确。这种病是因为脑部发育不足造成的,从婴儿时期即开始,被我国明确列为“精神疾病”。

儿童不仅表现为不爱交流,极度内向,还伴随着语言水平的滞后,智力的缺陷,理解能力的偏差,对环境要求的苛刻,等等。

1944年,“自闭症”首次被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肯纳 (Leo Kanner) 发现被踢出。他研究了11名行为特殊的儿童,提出了“冰箱理论”:

这些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冰箱里,可以自娱自乐几小时,却因为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表现得歇斯底里,行为十分刻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肯纳

这也是一些人把自闭症和“天才”划等号的原因。

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雨人》,电影《自闭历程》,还有大火的美剧《良医》…… 都是以自闭症患者为主角。

无法与人建立关系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躲在钻研的温巢内,练就成了科学家,时代的偶像和旷世奇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影《自闭历程》中,自闭女主成为了动物学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影《雨人》中,自闭男主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剧《良医》中,自闭男主成为了医生

然而,褪去艺术作品的光辉和幸存者偏差,人们必须意识到一个事实:

自闭不等于天才。

现实生活中,更多孩子日复一日地遭受着自闭症的折磨。家长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像普通人一样,在普通学校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享受童年的快乐,而不是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困扰。

自闭症是世界级的难题,不会自愈,也很难治愈,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

如果从孩童时代就进行早期的干预,可以收获最佳效果。

我国儿童自闭症的诊断、康复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纪录片《独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切。

“从我儿子4岁开始,我就带他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医院去诊断。跑了南京,北京,上海,终于确诊了。”

某孙姓女士说。随后,她把孩子送进了自闭症儿童特殊学校。老师每天都鼓励他们说话,交流,会告诉他们“我听见你说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在鼓励自闭儿童开口(图源:《独白》纪录片)

光上大课还不够,还需要一对一的康复辅导课程,耐心地陪一个孩子走出心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说这位家长是幸运的,那么还有一些疑似患儿的家属,跑遍了大医院,挂号,排队,就诊,却一次次地确诊不了。

“儿童精神科总共才有60位大夫,每个孩子都要观察至少1小时,纪录他们自然状态下的一举一动,才能诊断是否为自闭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自闭症儿童的观察诊断(图源:客观日本)

筛查的时间很长,还不见得有结果,孩子和家长都很遭罪,得做好长久战的准备。

目前,我国缺乏对自闭症的专门培训,也没有政府支持的自闭症研究机构;唯一存在的是一些由病童家长操持起来的私人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排长队。

并且,我国没有对自闭症儿童的数据统计,这源于对自闭症认知上的不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论调,支撑任何结果。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深,迁移人口不断扩大,儿童很容易因为新环境,新学校,新的人际关系等,陷入苦恼。自闭症一触即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些骗子盯上了病急乱投医的家长,比如五花八门的“莆田系”医疗,打着“包治愈”的口号,以“中科院博士”的身份,提供生物疗法,营养剂疗法,电磁疗法,运动疗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甚至一些康复中心也是无资质的,曾经致人死亡,还威胁家长“不许说坏话”。挂着权威的外壳,内里只是极端的商人主义,大发难财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岁自闭男童死于康复中心

儿童自闭症在美国十分流行。2020年,每54个儿童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几乎呈直线上升,每年6%~15%的速度增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科研方面,美国对自闭症的研究开始得很早,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认为自闭症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和专家团队一起出谋划策,斥巨资进行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的疗法。

50年代,提出了“应用行为分析法”;

70年代,提出了“强化疗法”。

漫长的时间里,美国不断的研究深入,现在已经有二十多种证明有效的疗法,扎稳了根基。

在自闭症的教育方面,美国有应用行为分析治疗师(Board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BCBA),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证。

设有一个特殊的专业,“特殊教育”,专门研究残疾人士的教育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国际教育博士)

在法律方面,美国1975年通过了《残障个人教育法案》(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Act),法案中明确规定了自闭症儿童有权免费接受需要的教育,所有学校都不得拒绝接收自闭症儿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可以享受政府的免费医疗服务,三岁以前可以得到社会工作者的上门辅导;三岁以后,低收入家庭可以继续得到政府的补贴。

一位在美国的华裔家长介绍,他的孩子2岁时被诊断为“未分类的弥漫性发育障碍”,为自闭症的一种。

在医师的指导下,他们接受了儿童心理测试,并早早地开始了干预,就读公立学校里的特教班。

除了学校,还有社工。

平时生活中,有一个校外负责小组,会来到家里,或者带孩子到图书馆,教他的孩子画画,认字和阅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位孩子的父亲粗略一数,至今为止,竟然有数十个社工为他的孩子提供免费服务了。

“我不想夸赞美国的医疗保障服务是完美的;但起码就我本身经历的,还是感觉他们在这个领域比较先进。”

在就业领域,美国大厂在刻意扩大患有自闭症员工的队伍,实行“多元化员工”政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员工

对于儿童孤独症,从心理层面到技术层面,我国水平比较落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这个社会能对孤独症儿童有更多的理性,爱心和照顾,让患儿能慢慢走出自己生命的闭合链条,为向漫长人生的过渡做好准备。

毕竟,只有解除了孩童时期的隐患,解除病儿家庭的心头忧患,这个社会才会进步。

希望每一位儿童,都能收到重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点个在看为更好的中国加油!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